第334章 君臣召對……小人如鬼(第2/4頁)

李洛很是認同。文天祥只說錯了兩點。一是遼東的乃顏和元廷不是一條心,二是幾大汗國和忽必烈不是一條心。可即便如此,元廷仍然控制著五個騎兵重兵集團,騎兵機動兵力,仍然高達五六十萬。

這還不算幾十萬新舊漢軍。

再說,仗真要打大了,誰敢保證幾大汗國不會捐棄前嫌,出兵幫助忽必烈?畢竟都是黃金家族的人。面對中原的反抗,他們的態度肯定是一致的。

文天祥繼續說道:“倘若不恢復控制川蜀荊襄。則數地元軍騎兵,一路出武關,過荊襄下江南。一路過川蜀出瞿塘關,東擊江南。一路由雲南迂回,上攻東南。”

“此乃元軍滅宋之徑。三路大軍人多勢眾,分進合擊,且後續源源不斷,東南如何守得住!大宋當年近百萬兵馬,不乏精兵強將,卻仍然守不住。就算大唐能守住,東南也會生靈塗炭,十室九空。”

“當時有識之士都知曉,丟失了川蜀荊襄,大宋就危若累卵了。是以,君上一旦起兵,必要兵分三路。”

“一路是水軍,封鎖大江和海域,隔絕北方元軍。第二路駐紮東南,恢復治理,招兵買馬。”

“第三路乃是陸師主力,以雷霆之勢,直撲荊襄,搶占武關和劍南關,再恢復川蜀。”

“如此一來,蒙元騎兵主力全被關山隔絕,無法南下。而西南元軍主力,就孤掌難鳴了。而我大唐就可在東南荊楚安心經營,積蓄實力。”

李洛心中嘆息,文天祥的戰略,和他最早的戰略基本一致。這說明,這應該就是最可行的戰略了。

元軍如此強大,倘若用朱元璋的戰略,那東南根本守不住。數量不足,騎兵弱小的唐軍,無法抵擋源源不斷的元軍騎兵。前期主動北伐,更是找死。

至於通過天津跨海攻打大都,更是扯淡。打下大都,又能怎麽樣?除了鼓舞一下人心,根本沒有戰略意義。

但文天祥這個戰略也有難處。難就難在一個快字。以步兵為主的唐軍,如何搶在元廷騎兵重兵集團之前,搶占川蜀和荊襄。

難,難,難!

除非,策劃一個成功的戰略戰術欺騙,或利用一個絕好的契機。

忽然,李洛眼睛一亮,他已經有辦法了。

那就是謀取湖廣行省平章政事之職,通過職權,瞞天過海,利用長江,將兩萬精兵溯江而上悄悄運到鄂西蜀東,一路偷襲武關,一路偷襲劍南關。

與此同時,占領福建江浙,繼而攻占湖廣,最後再占領四川。

武關和劍南關在手,起碼能隔絕北方元軍主力半年以上。有這個時間,足夠李洛操作了。

“文先生所言極是,那就以此為策。一兩年內,必要起兵!”李洛終於定下了這個方案。

文天祥問:“一兩年內,我唐能有多少兵馬?”

李洛道:“十七八萬,總該是有的。”

文天祥點頭:“十七八萬,倘若都是精兵,倒也可以動手了。”

第二天,兵曹的新兵招募報告就到了李洛手中,近期的二十萬新移民,又招募了兩萬五千新兵。其中一萬,撥給了水師。

另一個好消息是,水力鍛錘在崔秀寧給出原理後,匠造處經過幾個月的摸索,終於研制出第一台水力鍛錘。

經過試驗,效力比人工提高了三四倍。這意味著,海東的盔甲兵器生產率,將會是之前的好幾倍。

李洛帶崔秀寧去看了水力鍛錘,很是滿意,當下給匠造處記大功一次。

兩人回到內宅,又商量起造船的事。

兩年前存儲的大量造船木料,現在已經能用,造新船也應該提上日程了。

李洛由於在日國繳獲了大量中小型戰船,足以裝備兩萬水師,所以他不打算再造中小型,而是全部建造長安號洛陽號一樣的洛寧級風帆戰艦。

“如今能用的木料,總共能建造五艘,那就同時開建。一艘晉陽號,一艘金陵號,一艘成都號。還有兩艘,你來取名。”李洛笑呵呵地說道。

崔秀寧想了想,“那就一艘海東號,一艘揚州號。”

至於燕京什麽的,兩人下意識的忽略了。

李洛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對了,遼東分局怎麽樣了?”

崔秀寧道:“剛剛組建,李幽在負責,應該還沒接觸到乃顏本人。”

“不著急,慢慢來。能促使乃顏提前起兵當然最好。就算不能,起碼也能多買點馬。還有,遼東諸部都擅長騎射,能不能挖些騎兵兵源過來?”李洛問。

崔秀寧搖頭:“此事我已經問過義父和李幽,遼東諸部落,野性難馴,唯利是圖,根本就不敢用,說反就反,他們可不是漢化的女真契丹。用他們,你能放心?”

看到李洛皺眉,崔秀寧笑道:“不過,有一支兵馬,都是精銳騎兵,倒是有可能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