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百官群諫……小兩口的憤怒!(第3/4頁)

“不錯。說說你們的看法。”崔秀寧考驗地說道。

李織首先道:“他們是為了維護男子私利,這才一起反對。弟子認為,不可姑息,此風斷不可長。”

李綢道:“今日他們能為此群諫,明日就能為其他事群諫。長此以往,那就只有對他們有利的才能通過,不利的就無法通過了。”

崔秀寧笑道:“不錯,你們這兩年進步很大,不枉費我辛苦教你們一場。主意麽,我也有了。但我要聽聽你們怎麽說。”

李綿笑道:“老師的意思,是不是讓海東的女子都知道這件事?弟子以為,可以利用特察局的手段,在女子中大肆宣揚,首先在女子最多的織造處宣揚,讓女工們都知道。”

李織道:“對,就是如此。織造處上千個女工一宣揚,很快整個海東的女子都會知道,本來女子也是有機會考試的,但被她們的男人反對,就壞了她們的好事。她們哪裏會高興?”

崔秀寧點頭,“正是如此,你們策劃一個周密的方案,就去辦吧。”這也是她的想法。

哼,我就不信邪,你們以為來個群體跪諫,就能得逞麽?不把你們壓住,你們以後不要上天?

……

李洛接到崔秀寧的信後,也很是惱怒。

他也想不到,反彈竟然這麽大。

反了你們了!

李洛氣的在平章官邸摔了一個茶杯。一成的錄取名額,你們都反對。可見,其私不可問矣!

李洛決定女子參加科考,出發點和崔秀寧並不完全相同。他無心改變男尊女卑的現狀,他也沒有這麽偉大。

他純粹是站在國家利益和民族文明高度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一個連女子都要通過制度設計刻意壓制的民族,會有最優秀的文明?扯淡。

刻意壓制女子,蒙蔽她們,讓她們“無才”,那壓制的其實是國家的力量。讓一半的人力資源,無法發揮聰明才智。

唯一的“好處”,無非是滿足了男子的虛榮心。

這不是傻嗎?一群沒有受過教育,見識淺薄的女子,會有多少民族精神?會懂得國家大義?她們教出來的子女,能有多高的素質?

就算相夫教子,那也沒有足夠的能力。

允許女子考試,讓她們看到希望,並不是為了讓她們做官吏。而是促使她們讀書明理,提高她們的文化素質,從而提高整個國民素質。

光開學堂讓女子上學並沒有多大用。科考都不允許,我一個女子上學何用?就算上了學,也沒必要好好學習。

就像後世一樣,倘若不讓女孩子參加高考,就算強迫她們參加義務教育,她們也絕對會混日子,而不是刻苦學習。因為沒有希望。她們讀書明理沒有動力,就只能繼續無才便是德了。

哪怕從陰陽相濟的角度看,禁止女子科考,也是不符合道家思想的。

所以,李洛才決定讓女子參加科考,但錄取名額控制在一成以內。誰成想,竟然滿朝文武反對!

出台一個反傳統的政令,向來是在政權初創期阻力最小。倘若在這個時期都無法推行,那隨著政權的穩定,阻力只會越來越大。

可以肯定,現在都搞不定這個,等李洛一旦真的坐了天下,就更難搞定了。因為到時他會遭到千千萬萬人的反對。

李洛絕對不會慣著他們,絕對不允許自己像明朝中後期的皇帝那樣,被文官集團綁架。

這個苗頭,一定要掐滅。

李洛並不是剛愎自用的人,但要看諫言是否出於公心,是否志慮忠純,臣子出自私心的諫言,哪怕是死諫,他也不會采納,甚至要懲處。

雖然崔秀寧已經采取了措施,但李洛還是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令旨”,讓親衛秘密送回海東。

……

這幾天,海東的女子,很多都聽說了一個消息。夫人本來允許女子參加考試,一旦考中,就有可能吃“皇糧”,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可是,卻被朝堂上的大老爺們勸諫了。

在女特務們的煽動下,首先是織造處的織工們不滿了。

她們在織造處做事,眼界比一般在家務農的女子要高,見識也多一些。其中還有少數是認識字的。她們知道了這件事,哪裏會無動於衷?

在她們的渲染下,不到十天,整個海東的女子都聽說了這件事。於是,官員和將領們的日子,就有點難過了。

女子社會地位低不假,可是家庭地位,卻未必真的低。甚至氣管炎的男子也不在少數。

林必舉這天回家,一眼看見最喜愛的小女兒穎兒嘟著小嘴坐在窗前,看見他這個父親,並沒有像以往那樣笑臉相迎。

而他的發妻蔡氏,臉色也不太好看。

“死妮子,你爹回來了,你啞了麽?”蔡氏對穎兒呵斥道。穎兒年紀只有十三四歲,平時也看書習字,算是極少見的小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