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回國獻俘……久別重逢(第2/4頁)

“諾!”

已經快到對馬島的船隊,立刻返航,前往本州關東。這些寶貴之極的孤本典籍,李洛一定要得到。

這些東西在手,到時他一旦起兵,就是毫無爭議的華夏正統。這是比傳國玉璽更牛叉的無價之寶。

臘月十九中午,經過三天航行的船隊來到伊紀半島。由於伊勢神宮離海岸只有數十裏,黃昏的時候,李洛就率軍再次來到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見到大軍,都感覺大難臨頭,等到龜山父子出面,神官們才略微放心。

此時的伊勢神宮,還只是天皇家族的私廟,就連裏面的神官,都是宗室子弟。

在天皇的要求和李洛的逼迫下,藏在禦本殿地宮中的大量竹簡典籍,終於被小心的搬了出來。

由於保存得當,又幾乎無人翻閱,古簡經過一千多年的悠久時光,品相仍然完好。

李洛拿起一卷沉甸甸的竹簡,上面的麻布書袋上寫著篆體字是:《黃帝外經》。

李洛小心翼翼的打開,看到密密麻麻的一厘方大小的陰刻朱漆大篆。雖然朱漆氧化變色,但因為是刻文,所以還很清晰。就連編簡的麻線,也沒有全部朽壞。

又看了看《書經》等書,發現只有少部分是小篆,其他都是大篆,而且大篆的文字,也不盡相同。

李洛不是古文字家,他只能認識十之一二的文字。但他相信,中原一定有研究古文字的大儒。

這些典籍,李洛親自監督親衛們打包裝車,輕拿輕放,非常小心謹慎。

等到近千卷竹簡被搬上馬車,李洛才松了口氣,三九天的竟然出了一身冷汗。

李洛連夜趕路,下半夜到了海邊,即刻揚帆起航。

至此,一千多年前被徐福帶到日國的典籍,將再次漂洋過海回到中原。這些藏在伊勢神宮的典籍,在原本的歷史中會毀於火災。現在,它們的命運,是不是已經改變?

李洛心中歡喜無限。原本他以為來日國最大的收獲是幾萬江南軍和金銀奴隸,現在才知道,原來最大的收獲是找回了失傳的華夏古籍。

……

臘月二十五,李洛終於進入渤海灣,在海津(天津)登陸。

李洛派遣韓韶將典籍和姈子公主帶回江華島,然後馬不停蹄的趕往大都。

臘月二十七,獻俘的隊伍進入大都。

李洛去禮部辦理完獻俘的手續,讓禮部官員驗明日國君臣的正身,讓樞密院官員點驗帶回的兵馬,再寫了一份給忽必烈的“工作報告”,就心急火燎的離開大都,想趕回江華陪崔秀寧過年。

崔秀寧,應該回到江華,在等他了。

難道獻俘儀式不需要他這個曾經的征東大將軍在場嗎?

可有可無,並沒有必要。

難道不需要主動進宮覲見忽必烈匯報?

倘若忽必烈沒有主動召見,就不需要進宮面聖,一份奏章足以。皇帝,不是你想見就能見的。

再說,馬上過年了,忽必烈大叔忙得很,也不可能有時間召見他這個“過氣”的征東大將軍。

臘月二十八上午,李洛帶著數百親衛騎馬急行,一天就到了海津,上船揚帆東行。

臘月三十黃昏,李洛終於回到江華島。

當李洛興沖沖進入李家塢堡時,崔秀寧正帶著甄東秀等人翹首盼望。看到崔秀寧熟悉的笑靨,李洛旅途的疲憊瞬間就消散一空。

“可算回來了!”崔秀寧看到李洛的身影,頓時喜出望外,挺著大肚子迎上去。

她回到江華也不過幾天。剛回來不久,韓韶就帶著典籍和姈子公主到了。韓韶告訴她,李洛去了大都獻俘,一定能趕回來過年。

當崔秀寧看到大量的先秦簡書時,整個人都懵了,甚至不敢相信是真的。至於姈子公主,一時之間她根本顧不上問對方是誰。

等到崔秀寧從巨大的驚喜中回過神來,這才向韓韶問起姈子的來歷。

韓韶把李洛交代的話說了一遍,崔秀寧才明白,原來這些珍貴無比的典籍,是姈子公主換回來的。

明白了這點,崔秀寧當然無法責怪李洛答應收留姈子。

就算換了是她,也會毫不猶豫的收留姈子。孰重孰輕,崔秀寧還不至於拎不清楚。

橫豎是收留而已,又沒說讓她做李洛小老婆。

所以,作為女主人的崔秀寧,看在典籍的份上,對姈子公主還挺客氣。

“夫人!”李洛當著眾人的面,當然只能這麽稱呼。當他看到崔秀寧隆起的大肚子,頓時滿心都是溫柔的暖意。

這是他的孩子,他要做爸爸了!

整整七個月沒見了啊。

兩人都感覺時間過去太久,如今彼此執手相看,相思之情盡化重逢之喜。

但是,眾目睽睽之下,兩人只能矜持的一起進了院子,不好那麽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