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鐵浮屠的真相……(第2/4頁)

伯顏道:“大汗英明,奴才萬萬不及。說到騎兵,大汗,我大元鐵騎從來都是一人雙馬甚至一人三馬。是以奴才以為,寧願少運兵,也要做到一人雙馬。”

忽必烈點頭:“那就一人雙馬。蒙古勇士,不能只有一匹馬。”

伯顏又道:“至於出什麽兵,還需要大汗拿個主意。奴才的意思是,既然能運的兵少,那就以蒙古勇士為主。倘若以漢軍和高麗軍為主,奴才擔心不濟事。”

脫不合也道:“奴才也贊同以我蒙古勇士為主。只有兩萬騎兵,漢人能頂什麽用?高麗人就不用說了。”

忽必烈笑道:“除了蒙古大軍,其他兵馬朕也不放心。這不是打獵,獵物跑了還能再抓。那就抽調濟南五千,雙城總管府五千,遼東探馬赤軍一萬。半月之內,務必出兵。”

這就是蒙古軍一萬,探馬赤軍一萬,加起來兩萬。看來,忽必烈還是舍不得都派金貴的蒙古騎兵。

“喳!奴才遵旨!”

伯顏領命,又道:“那這將帥的人選?”蒙古色目大軍,當然不能交給李洛率領,那就需要重新選將了。

忽必烈一錘定音地說道:“還是讓忻都去,掛征日都元帥,戴罪立功罷。”

忻都兩次征日都大敗而歸,可皇帝還是任命他為征日元帥,文武百官卻毫不奇怪。原因很簡單,忻都是最熟悉日國的蒙古將領。敗一次敗兩次,總不會再敗第三次吧?總要添不少經驗教訓吧?

忽必烈繼續說道:“征日都元帥和征東大將軍,互不統屬。但日國政事,由李洛決斷。”

眾臣也不意外。忻都雖然是蒙古將領,但畢竟是摔倒兩次的敗軍之將,讓他去節制剛立大功的李洛,不說李洛是否服氣,單單忻都的能力,也不讓人放心。兩人互不統屬,就算一人打了敗仗,起碼還有一人在撐著。

這互不統屬的安排,看似是昏招,其實最是穩妥不過了。

至於日國的政事,當然讓李洛這個日本行省平章政事管理最好。一來政事本來就是平章的權責,名正言順。二來李洛做過地方官,有處理政事的經歷。其他不說,光看他在九州島廢國置縣,鏟除豪族這一手,就能看出李洛頗有手段。

而忻都完全就是個武官,根本不懂治政。把日國政事交給他,必定會壞事。

但是,很多蒙古貴族,心中終究不痛快。

安童再次奏道:“大汗,李洛畢竟年輕,治理日國怕是力不從心。就像羽毛剛豐滿的雄鷹,也會被狡猾的鼬鼠欺騙。奴才以穩妥計,戰事期間,可由李洛暫時處置日國政事,可這往後嘛,還是要擇一蒙古老臣擔任平章才好。”

眾人心照不宣。安童只差明說不放心高麗人了。也是,日國孤懸海外,朝廷鞭長莫及,真要讓一個高麗人戰後治理日國,他們也不放心呐。高麗人雖比南人可靠,但畢竟不是蒙古國族。

忽必烈不滿的瞟了一眼年輕的安童,暗罵蠢貨。這個道理朕難道不清楚?需要你多此一舉的說出來?不知道有些話只可做不可說麽?

這安童太年輕,比他祖父木華黎差遠了。

李洛的日本平章官職,將來忽必烈肯定要撤掉,換蒙古官人去當。可這樣的話語,忽必烈是不會說出來的。

所以,忽必烈對安童的諫言置之不理,說道:“李洛事急從權,委任了一個叫哲劄的蒙古百戶為蒙古軍萬戶,李洛做的很好,很有分寸。朕就準了他的請,樞密院下令,任英勇的哲劄為萬戶吧。”

“喳!”伯顏領命。

“將李洛奏章,謄寫一份轉交給高麗王。再告訴高麗王,朕將江華島封為李洛的投下了。”

“喳!”

……

李洛當然不知道自己成了日本行省平章、江華郡侯,做了好大官人。

此時他正皺眉看著數裏外的幕府大軍,第一次感到頗為棘手。

幕府大軍布陣了,而且陣法有點古怪。

由於蒙古騎兵不懂軍陣,右軍師江鈞親自騎馬查看日軍大陣,回來後告訴李洛,日國人用的應該是諸葛武侯的九宮八卦陣。

九宮八卦陣聽起來很玄乎,但歷史上真有這個陣法,也多半真是諸葛武侯發明的。

九宮八卦陣的最大特點是防守嚴密,以防為攻,所以也被稱為烏龜陣。其陣型,也的確像烏龜背上的甲紋。

據說,蜀漢軍隊雖然處於弱勢,但諸葛武侯卻能用此陣讓占據兵力優勢的魏軍一籌莫展。

李洛等將帥登上馬拉高車,看著數裏外的幕府大軍陣法。十五六萬人組成的大陣,縱橫三裏,旗幟如林,一種肅重嚴謹的磅礴氣勢沖天而上,淵渟嶽峙,雄壯無比。

這是一種凜然難犯的氣勢。似乎無論從哪個方位攻打,都很難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