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忽必烈的怒火……(第2/3頁)

“喳!奴才遵旨!”伯顏領命。

這時,右丞相安童出列奏道:“大汗,奴才有奏。高興倒也罷了,是個好漢兒。可這黃華,乃是閩地招安不久的反賊,其麾下兩萬頭陀軍,對我大元是否忠心,仍未可知。讓此人協助完哲都,奴才擔憂……擔憂黃華又做回反賊,壞了大事。”

安童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這黃華原本也是反元義軍,與陳大舉、許夫人乃是同盟,不久前才受了招安投靠元廷,搖身一變成了元廷漢將。

重用這樣的人,的確有點危險。

可是,安童雖然是右丞相,但畢竟太年輕了,還沒有看透另外一層意思。忽必烈何等老辣,伯顏也是執掌軍機多年的重臣,這君臣二人怎麽可能看不到這點?

伯顏笑道:“中堂勿憂。黃華乃是昔日反賊,如今卻做著我大元的高官,他一旦率兵到了泉州,就是一個招牌。反心堅定的賊子,一定要出兵鐵心滅他,這就分散了完哲都的壓力。而反心不堅的賊人,看到黃華能做朝廷高官,必定也會生出二心,很可能倒戈投降,效仿黃華。”

安童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果然姜還是老的辣啊。

伯顏繼續道:“再者,黃華在賊軍中臭不可聞,又怎會輕易再做賊人?就算他要反,賊人又如何敢信他?就算黃華反了,我們也可故意放出風聲說他詐降賊軍,借賊軍的手殺他。”

“退一萬步,黃華真反了,又被賊軍接納,那又如何呢?在大元鐵騎面前,無非是多兩萬送死鬼罷了,根本翻不了天,都不用完哲都出手,高興就能滅了他。大汗如此英明,怎麽會用錯人?安童中堂實在多慮了。”

安童不由拱手道:“大汗深謀遠慮,奴才萬萬不及。”

忽必烈微有不滿,安童雖然乖巧懂事,畢竟是太年輕了。但是,一直很會知人善任的忽必烈,怎麽會用一個經驗不足的年輕人為百官之首?豈不矛盾?

當然不是。這反而說明忽必烈“英明”,深諳帝王之術。

因為,元朝宰相權勢之重,直追秦漢,遠勝唐宋。所以,一向乾綱獨斷的忽必烈,當然不會任命一個精明老辣的首相,不然的話,相權就難以壓制了。就拿伯顏來說,如此受忽必烈信任,卻也沒當過中書省右相,只當過左相。

大皇帝再次下令:“樞密院再擬旨,令浙江水師、廣東水師,南北夾擊海盜戰船。有貽誤軍機者,鎖拿進京。”

“喳!”

“派怯薛侍衛四人,分赴漢軍和水師,督查軍務,不得有誤。”忽必烈也沒忘記派怯薛侍衛去監視漢軍和水師,他對漢人軍隊始終不放心。

“降旨江浙左丞尤世顯,令驛使司探查賊人消息,三日一報。再著驛使司嚴查通賊官民,一經查處,就地正法。”忽必烈又想起尤宣撫的‘驛使司’。

“喳!”伯顏一叠聲領旨遵命。

說完了泉州鎮壓“宋賊”的軍務,大元君臣又再度商討起征日大略。

伯顏再奏:“大汗,如今征日都元帥阿剌罕重病不起,預備人選阿塔海也拖拖拉拉,這征日主帥之職,勢必要另委他人呐。還請大汗示下。”

皇帝道:“那就委任鳳州經略使忻都為征東元帥,加中書右丞銜。”

伯顏道:“大汗聖明,忻都打過海戰,也征過日國,確是最佳人選。”

忽必烈又看向中書左丞相阿合馬,問道:“糧草,海船,軍械可都齊備?”

阿合馬奏道:“回大汗的話,糧草軍械皆已齊備,只有戰船……只完工了九成。不過請大汗放心,最遲六月,除了泉州蒲壽庚的船之外,其他七百艘全部能完工。”

忽必烈沉下臉來,“朕讓範文虎在江南督造戰船,竟然還未完工。倘若誤了日期,定不輕饒了去。”

受了範文虎好處的阿合馬趕緊替範文虎辯解道:“大汗所言極是。只是範文虎實在算是忠心用事,他既要編練江南征日大軍,又要督造戰船,也著實不易。尤其是戰船,要用的木料很是講究,急切間造不出來。”

忽必烈冷哼一聲:“只要大軍能按期出發,其他事朕只當看不到。可若誤了朝廷的事……真當朕老朽昏聵不成?”

阿合馬嚇得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顫聲道:“奴才不敢。奴才的那點小心思,如何能瞞得了大汗呢?”說完連連磕頭。

忽必烈道:“擬旨,征東諸事,務必與六月萬事齊備。定於六月五日,範文虎的南路,忻都和金方慶東路,南北俱發。務必與六月中會和於日國近海。”

“江南軍增加一萬,高麗軍增加一萬,再增蒙古鐵騎一萬,加探馬赤軍一萬!”

忽必烈的話,大臣們毫不驚訝。皇帝增兵才顯得正常,不增兵反而奇怪了。誰叫日國人這次竟然敢扶持趙宋余孽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