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官升三級?(第2/2頁)

雖然李洛說在海上偶見韓恭,這才將對方剿滅,但李簽並不相信這麽巧。

可是,一旦屬實,這功勞並不小,連帶李氏都有光彩,大王也有了討好大都的機會。

於是,李簽就派人去了登州,察看韓恭的畫像。竟然又無意中知道,韓恭也是登州人,當年還是將門子弟,認識他的人不少。

李簽派去的人,就幹脆找了幾個認識韓恭的登州人,給了賞錢帶回高麗,辨認韓恭的首級。

誰知那幾人一致認定,確是韓恭無疑。說韓恭之父,乃是世侯部將。因為殺了同僚一家,在登州遊街示眾後斬首。

所以韓恭逃出登州,後來又幾次回登州作案報復。

李簽得到幾人確定,心中有了計較。他不但將首級帶入宮中,人證也帶到了宮外。

只要韓恭首級被確定,然後送到大都,忽必烈必定認為高麗懂事,因欽差被殺而丟的臉面,也就找回來了。

所以,高麗君臣都迫切希望首級是真的。但如果不是真的,一旦送到大都可能就麻煩了。

李簽自然還是“相信”李洛的,或者說,他願意相信是真的。

“王上放心,這首級絕對是真。王上倘若不信,可叫宮外幾個登州人進來,當面詢問就是。”李簽說道。

高麗王擺擺手,“無需如此。寡人自然相信你的話,那幾個西國人,不見也罷。不過……”

“不過,還是讓王後見見他們,有他們幾人的證詞,王後也該相信了吧?”

高麗王打算幹脆讓王後親自驗證。

李簽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對高麗王說道:“王上,這首級一定是真。”

其他幾個大臣也都頷首。

李簽這句話的意思,可不是在闡述一個事實,而是另有深意,語含機鋒。

只是因為大殿內外有王後的耳目,他才不能直說。

李簽的意思是,元廷需要找回臉面,盡快平息欽差被殺的風波。也就是,他們需要韓恭的人頭。

哪怕這人頭未必是真的,元廷也不會計較。大元天子,希望韓恭死了。

哪怕韓恭沒死,那也需要他“死了”。

別說極有可能是真了。

首位上一個須發皆白、年約七旬的老者出班說道:“王上,這首級是真。”

此人正是首相(僉議中贊)、大將軍金方慶。

其他幾位大臣一起笑道:“自然是真。”

如來一來,不是真也是真了。

有時候,真假就那麽重要麽?

王後,畢竟還是一個婦人啊!

高麗王心情好了很多,他摸著頭上的小辮子,“慶源郡公,卿侄這次立功不小,你認為,該如何封賞啊?”

李簽早有成算,而且王上也不會駁回他的意見。

“王上,為國立功,乃分內之事,要何封賞?”

和父親同朝為臣的李若愚,聽了這話,心裏微微發酸。他知道,李洛這次絕對要升幾級。

果然,高麗王正色道:“不可。所謂舉賢不避親,卿侄既然有功,安能不賞?如若不賞,有賞寡人之明。”

這時,兵曹一個參議突然出班奏道:“王上,此等軍功,可判為中等,按例該升兩級!”

李若愚看了這同僚一眼,他當然知道此人是父親的班底,他出來,就是替父親說不方便說的話。

對於宰相來說,替子侄謀官,當然不會親自下場,這是吃相。

高麗王笑道:“按功該升兩級麽?那好,看在慶源郡公份上,就升三級吧!慶源郡公,卿侄何名?”

李簽道:“不足掛齒,賤名李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