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立言(第2/2頁)

卻是今年的一榜進士,以及二十多個庶吉士,只要被分配在內閣、制敕房觀政的,全都跑來圍觀王淵的新書。

狀元朱厚烷也在。

司禮監一共印了四套,瞿景淳爬梯子上去,秦雷鳴在下邊接著,一本又一本的傳下來。

李遜搶到一本《物理·光學篇》,剛開始還能讀懂,漸漸就變得迷惑,因為書中還排列了光譜。書中客觀記述了兩種理論,一些物理弟子認為光由微粒組成,另一些則認為光是一種波動,王淵對此不作任何評價,只讓後來者慢慢驗證。

“皇甫兄在看什麽?”李遜湊過腦袋。

皇甫濂說道:“《宏觀經濟學》,此真經世濟民之書也,為官執政者不可不讀。”

李遜又走了幾步,偷看朱厚烷手裏的書,卻是《物理·化學篇》。

朱厚烷早就研究過數學、天文、力學,但還未接觸化學,此時正看得津津有味,恨不得立即對照書本做實驗。以他的性格,估計會放棄下基層深造,選擇留在翰林院搞研究。

王陽明再傳弟子周士佐感慨:“太師真乃千古奇才,早已通徹天地至理。這些學問,我讀起來都困難,竟是太師一手開創。”

眾人紛紛附和,皆有此感。

其實吧,王淵哪有那麽多閑功夫搞研究,除了經濟學之外,其他書稿全是匯編而成,內容早就刊載於《物理學報》和《物理學刊》。

當然,能讀懂那麽多研究成果,部分內容還進行批注或糾正,這就已經很嚇人了——多虧黃峨打下手,有些最新研究成果,就連王淵都得慢慢理解。

這些家夥看著看著,便各自拿出紙筆抄書,一人抄一本,回家之後再交換。

禮部刻版還沒印出來,手抄本就已經開始傳播,甚至有書商買稿盜印。盜印的都屬於活字版,質量稍微欠佳,但迅速傳播至南方,甚至被海商帶去日本和朝鮮。

天下士子慕名拜讀,九成以上看得頭暈目眩,只有不足一成讀書人如獲至寶。

朝鮮大儒柳湄,專門派遣族人來北京,手抄一套帶回去,成為朝鮮柳氏的傳家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