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火車與鐵路(第2/2頁)

被這話提醒,朱厚照也興奮起來:“便把鐵軌鋪到大同去!”

王淵連忙說:“山西之地,表裏山河,便是官道都不好修,如何能從京城鋪鐵軌過去?”

朱厚照瞬間被澆一頭冷水,連連嘆息:“可惜,可惜。”

王淵建議說:“陛下,可以逐步鋪設。臣建議,目前可鋪三條鐵軌:其一,從西山至京城,可運西山之煤,利濟京城百姓,還能收取煤炭運輸費用,以填補鋪設鐵軌、建造機車的花費,長年累月下來甚至還有得賺;其二,鋪設從京城到天津的鐵軌,如此漕糧運到天津,就能由鐵軌機車轉運,如此可省下無數費用和徭役;其三,鋪設從太原到代州的鐵軌,可以大大緩解大同鎮的軍糧運輸成本。”

三段鐵路都不長。

第一段鐵路,西山至京城。

京城百姓日常消耗,大都使用西山之煤,一旦使用鐵路運輸,煤價就能迅速降下來。

第二段鐵路,北京至天津。

無論出於商業還是政治因素,這條鐵路都非常重要,而且絕對回本飛快,因為貨運量太大了。

同時,王淵也是在徇私。天津工廠使用的煤炭,來源於天津本地的小煤礦,淺層已經挖得差不多。如果這兩段鐵路修起來,就能直接從西山運煤去天津,天津那邊的工廠受益無窮。

第三段鐵路,太原至代州。

大同鎮的軍糧,主要由山西、河南兩省輸送,最大的成本就是運輸和徭役。兩省百姓為了運送軍糧,服役之人經常傾家蕩產,同時也造成大同鎮米價奇貴無比。

偏偏山西地形復雜,以現有的工程水平,想修通鐵路是很困難的。

因此,王淵決定先鋪設太原到代州的鐵路,這一段路線地勢相對平坦。一旦修通,匯聚到太原的山西軍糧,就能迅速運送到代州,再用民夫經雁門關轉運去大同鎮。

王淵更大的打算,是想利用山西的海量煤礦!

第三家工廠,王淵就打算開在山西,並且吸引武官、邊商和晉商,一起來做這個生意。那裏的棉花原材料不夠,但可以搞毛紡廠,只需再把蒙古人打痛一次,就能逼著對方交易羊毛。

蒙古貴族肯定也願意,以此加強草原與內地的經濟聯系。但這種聯系是互相存在的,也有可能養出一堆資本家,為了源源不斷獲得羊毛,在關鍵時候反而幫著蒙古人說話做事。

羅欽順提醒道:“西山之煤,或損及龍脈,在此鋪設鐵軌,恐怕招惹眾臣非議阻撓。”

王淵笑著說:“這就要看陛下決斷。”

西山其實離皇陵挺遠的,只不過屬於同一山脈,西山采煤有挖斷大明龍脈的嫌疑,因此朝廷才多次下令禁止開采。口頭禁止而已,君臣都知道禁不得,一旦禁絕之後,京城百姓就沒法生火做飯取暖了。

而若同意鋪設西山至京城的鐵路,那就是連禁令都取消,任由民間去挖大明龍脈。

取不取消禁令,似乎沒啥區別,反正一直都在挖。

但是,這屬於非常嚴肅的政治問題,但凡出點事情都要背鍋。即便是王淵提出修鐵路,楊廷和作為內閣首輔,也是直接責任人之一。

言官們哪天想搞事兒,隨便哪裏出現災禍,就可以說鐵路動了龍脈。如果有黨爭那就更精彩,等於給政敵遞過去屠刀,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兒。

楊廷和要是敢同意在西山修鐵路,那他就跟王淵綁定了,屬於一條繩上的螞蚱。

朱厚照攏著袖子遙望西山,突然咬牙說:“修!”

不就是挖自家祖墳嗎?

修不修鐵路都在挖,純粹是個面子問題,而朱厚照一向是不要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