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陸完(第2/2頁)

楊廷和、毛紀是一夥,楊一清、靳貴是盟友,梁儲突然反戈一擊,楊廷和居然處於人數上的劣勢。

全都怪王淵,蝴蝶翅膀扇太兇。

歷史上的靳貴,因為引咎辭職歸鄉,此時已郁郁而終,哪還有在內閣活蹦亂跳的機會?楊一清也早該辭職了,都不用楊廷和出手,是被梁儲給逼走的。(史書說,江彬、錢寧聯合逼走楊一清,其實純屬扯淡。江彬和錢寧哪可能聯手,且正德南巡途中,皇帝和江彬還去楊一清家裏住了幾天,只能是被梁儲攆出朝堂的。)

楊一清、靳貴對視一眼,都有些搞不清楚,梁儲莫名其妙為啥變換立場。

很簡單,若任由楊廷和弄倒陸完、王瓊,下一個就該收拾他梁儲了!

梁儲心裏還是很有逼數的,他借著楊廷和丁憂回鄉,排擠了那麽多楊黨之人,姓楊的怎麽可能善罷甘休?

沉默片刻,楊廷和終於恢復風度,被迫忽略掉王瓊,微笑道:“那就來商議陸全卿(陸完)之事。”

楊廷和是大明首輔,張永已有秉筆之權。按道理,首輔跟秉筆太監聯合,完全可以自由操控朝堂,便是尚書都能輕易弄掉。

可現在屬於正德年間,內閣權力還沒那麽大,張永剛剛秉筆也不敢玩得太過分。再加上五個內閣成員當中,有三個都跟楊廷和唱反調,居然逼得大明首輔更改既定計劃。

陸完這次必定倒黴,因為沒人會保他。

這貨以前是楊廷和的心腹,劉六劉七之亂時,由楊廷和舉薦擔任剿匪總指揮,這才能一路快速升遷做尚書。而江彬,當時也歸陸完指揮,兩人由此結下香火情,江彬上位讓陸完看到希望,果斷在楊廷和丁憂時背叛恩主,靠勾結邊將做上了吏部尚書職位。

整個內閣,全是陸完的政敵,太監張永也把陸完恨得要死。

江彬既倒,陸完便被群起而攻之,短短兩三天時間,彈劾奏章已經多達上百封。

楊一清對陸完的憎恨,僅次於楊廷和。因為他以前是吏部尚書,陸完繼任之後,排擠了他在吏部的無數親信。楊一清咬牙切齒道:“陸完奸妄,竊據天官之位,勾結邊將謀逆,殘害清流大臣。若不論死,不足以謝天下!”

“應寧所言極是。”楊廷和也是這個觀點。

於是,陸完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