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辦學(第2/3頁)

朱校長和黃老師高高興興地走了。

第二天,教育局就發出調令,黃道涵、竇曉霞第三天就來實驗小學報道,一個星期後由九個優秀教師組成的漢語拼音電視教學組成立了。

黃瀚只負責出點子,協調,其他事情概不過問,反正經費由“全力企業”承擔,具體負責的是辦公室主任周小燕。

這個女人有能力會來事,辦這種事得心應手。

從滬城回來後沒幾天,“自強廣告公司”的營業執照拿到了。

手續肯定用不著黃瀚或者張芳芬親自跑,“自強服務公司”可以跑腿的前政工幹部有好幾個。

這些人幹其他工作不太行,但是熟悉體制內的流程,跟各部門的辦事人員都能攀扯上關系。

用他們辦理相關手續也算是人盡其才。

跑到手了“自強廣告公司”的手續,黃瀚又指示他們跑個大手續,因為黃瀚計劃中要辦一所職業中學。

私人辦學校在此時想也不用想,是“全力企業”出資跟教育局合辦。

黃瀚的記憶中,三水縣的職業中學在八十年代中期剛剛開始興辦,教學質量真的不咋地。

初中畢業的少年們學不到多少實用的技能,校風差的學校還會帶壞了他們,那時的錄像廳裏恐怕有一半是在讀的職業中學學生。

“全力企業”面臨大發展是必由之路,需要的工人成百上千甚至於幾千。

辦起職業中學,依舊采取三年中專制,但是這種小中專沒法拿到轉戶口的國家政策,僅僅是本地就業時予以承認,到了外地只能跟高中畢業享受同等待遇。

“全力職業中學”第一年以文化課為主,第二年采取學習半天,進入車間勞動半天親自實踐,第三年是實習期,基本上開始做學徒工的工作。

黃瀚不是準備無償獲得廉價勞動力。

“全力企業”犯不著賺這種黑心錢,而是讓少年們能夠學到技術,能夠在三年的學習期間通過勞動養活自己,用勞動所得承擔學費。

那些退休的老師傅眼看著體力不支,沒法承擔體力勞動,這些人都是寶,黃瀚可舍不得他們離開。

讓他們當老師教學傳授學生們幾十年積累的工作經驗是個不錯的選擇。

文化課也很簡單,聘請實驗中學退休的老師教語文、英語、物理等等。

這年頭的工作崗位奇缺,三水縣由於發展比歷史上強了超過雙倍,故而不缺就業機會。

但是全國的就業形勢依舊相當嚴峻,下崗潮襲來時更加困難。

當下還沒到辦學泛濫的年代,退休教師真的不容易找得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全力職業學校”能夠提供工作崗位,三水縣的退休教師不夠用,完全可以接納太州、海岸等等鄰縣退休的優秀中學教師。

只要能夠提供集體宿舍就不存在難度,學校反正有食堂有澡堂子,生活方便得很。

以後“全力職業中專學校”可以聘請退休後的郭校長來管理,職業中學以實驗中學的高標準、嚴要求來強化管理,讓這所職業中學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值得期待。

記憶中不止一次聽到三水縣的家長曾經嘲弄某些職業中學,“壞木頭滾到了一堆!”

話很難聽,雖然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武斷,但其實是有道理的。

讀職業中學都是不得已而為之,都是中考競爭中淘汰下來的學渣,他們連最差的普通高中分數線都夠不著。

再加上學校的紀律差,老師的素質參差不齊,混日子的居多,學生們的情況可想而知!

重來一回的黃瀚力爭盡可能把能夠想到的都往好的方面指引,“全力職業中專學校”擇優錄取中考落榜生。

承諾不限於農村、城市戶口,能夠拿到畢業證書,就能夠成為“全力企業”正式工,而且免去三年學徒期。

三年的學習期間理論上有一年半的動手課,何為“動手課”?美其名曰罷了,就是幹最基本的體力活兒。

“全力企業”不會“黑”了少年們創造的勞動價值,這些錢用來支付學費、住宿費,並且一個月發十塊錢夥食補住費。

一個農村孩子,一個月有了十塊錢,再從家裏帶二三十斤米,肯定足夠吃飽肚子。

來自後世的黃瀚知道此時的絕大多數農村少年初中畢業或者小學畢業就跑去大城市打工。

他們把青春交代給了大城市,勞動的剩余價值也丟給了大城市,體力不支時回鄉,醫保、社保卻要成為家鄉的負擔。

當然,極少數混得好在大城市立足並且買了房子落了戶口的除外!

黃瀚辦起“全力職業中學”的初衷就是最起碼讓這些少年多學習一年半的文化知識,花一年半的時間掌握一技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