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6頁)

那人的臉脹得通紅,渾身氣得發抖,卻又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敖淩輕描淡寫的看了他們一眼,拿上档案袋轉身就走:“再見!”

不是和這兩個人說再見,是和這裏的一切說再見。

從傅星圖帶走他的那一刻起,他再也不是那個遊離在泳隊邊緣,成天惶惶不安的少年。

他應該有更加遠大和崇高的理想,也有想要追逐和比肩的目標,劍指星辰,降落雲端。

進入九月之後,體校又恢復到了上午訓練,下午上課的日子。看起來似乎要比集訓的時候輕松一些,但是在省遊泳隊,每個人都輕松不起來。

C省原本不是什麽遊泳大省,田徑和球類是傳統優勢項目。

自從出現了傅星圖這個曠世奇才,慢慢的,才開始重視和發展遊泳項目,到現在男女隊員加起來有近40個人,從十四五歲,到二十七八歲都有,進入過國家二隊的人不少,但真正代表國家隊參加過國際大賽的卻寥寥無幾。

開始訓練的第一天,教練組就把所有隊員召集起來開了個會。

沈興國站在會議室的前面,洋洋灑灑從中國遊泳的歷史講到了全民大力發展體育運動,足足二十分鐘之後才講到重點。

“明年的亞運會參賽名額,國家遊泳管理中心的選拔標準是積分制。”

下面的人一陣交頭接耳,別說亞運會,十幾歲的小隊員們連全運會都沒參加過,哪裏知道什麽叫積分制。

自從聽到“國家隊”和“亞運會”這兩個關鍵詞,下面那些聽大力發展全民健身昏昏欲睡的祖國花朵們,又瞬間精神了起來。

沈興國的目光向下逡巡一圈,滿意的看到眾人皆是一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模樣,年輕人嘛,尤其是身為職業運動員,時刻充滿鬥志才應該是他們的常態。

“我一會兒在體育局那邊還有個會,這就準備過去了,關於接下來的具體安排,就由傅指導給大家做詳細說明。”

沈興國笑呵呵的走了,傅星圖一屁股坐在了會議室最前面的位置上。手裏的文件夾隨便翻了兩頁。

“簡單解釋一下積分制,下個月的全國遊泳錦標賽和明年三月的春季冠軍賽,取得名次的運動員從高到低分別獲得一定積分,兩場比賽的積分之和取前三位進入國家隊,參加為期三個月的封閉式訓練,備戰明年八月在H市舉辦的亞運會。”

H市就是R省的省會,R省遊泳隊,光是一線隊就有近百人,半數以上曾經是國家隊常駐隊員,其中國際健將級運動員就多達十數人,健將級運動員四十多人,國家級教練員三人,高級教練員七人。

從教練到隊員,說他們承包了半支國家隊一點也不誇張。

如果國家遊泳隊有五十個人參加亞運會,那麽至少一半以上運動員來自R省,他們本就實力強勁,又是主場作戰,更加有優勢。其他省市代表隊只能競爭剩下二十多個名額。

不僅C省,全國各省的專業運動員都有同樣的想法,積分制選拔就是為了避免一次比賽超常發揮帶來的偏差,當然是最公平的選拔機制,但人家R省就是擁有絕對實力,讓其他人望塵莫及。

就算全中國人都這麽想,有一個人也不會那麽認為。

省體校年代悠久,會議室就是教學樓上面一間較大的教室裝修一下,中間是一張橢圓形的大會議桌,圍一圈也就只能坐十幾個人。

不少隊員坐在兩側,一邊靠墻,一邊靠窗,敖淩正好坐在角落裏,不僅靠墻靠窗,還靠著空調,櫃機不知道使用了多少年,嗡嗡嗡的噪音吵得人心神不寧。

無論是體能還是技術動作,R省的隊員綜合素質的確遠超於其他隊的隊員,但那又怎麽樣,人家不也是日積月累刻苦練出來的嗎?

既然賽制是公平的,也就是說人人都有機會,強大的對手不應該是退縮的借口,而是不斷前行的動力。

前面,傅星圖仍舊慢條斯理的說道:“重點不是亞運會的選拔方式,而是,全國錦標賽的隊內選拔。”

“!!!”

按照規定,每個代表隊在各個單項比賽中只允許有兩名運動員報名參賽,並且兩年之內必須有正式成績達到參賽資格,允許以俱樂部或者個人名義參賽。

C省遊泳隊一共也就四十個人左右,就算有些短距離項目,人數超過了兩名,按照慣例,成績差的或者年績小的把機會讓出來就可以了,有必要專門搞個隊內選拔嗎?

傅星圖又說:“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麽,不過這是教練組商量出來的一致決定,沒有競爭就沒有壓力,一個月後我們會在隊內進行測試,公平公正公開,不管是十幾年的老隊員,還是剛進隊的新人,機會面前,人人平等。”

敖淩一直低著頭,就像這會議跟他沒什麽關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