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失了清白【雙更合一】……(第3/4頁)

前朝動蕩不安,何皇後在後宮也不好過,原因無他,今日皇上下朝之後,居然親自帶著太子到詔獄與死士對質。

原來,岑煊早在眾皇子遇刺第三日,就已從死士口中問得幕後指使者,死士一口咬定他為太子秘密豢養的死士,甚至直言,自七皇子認祖歸宗,寄養於溫貴妃名下開始,太子感到威脅,為鞏固自己的地位,遂開始暗中策劃此事。

太子只覺得荒謬至極:“父皇,他在撒謊,兒臣從來沒有豢養過什麽死士!”

在大淩,豢養死士可是死罪,意同謀反!他為明帝嫡子,又是堂堂太子,何家在朝中的威望也不小,他為何要做這種損人不利己之事?他瘋了嗎?!

再說,就算明帝有意扶持陸君平,甚至將他原本選定的太子妃溫瀾清,指給了陸君平,那又如何?只要他不犯錯,他依舊是大淩的太子,這天下將來還是他的。

太子在何皇後的高壓教育下,忍耐了這麽多年,心中雖然時常氣憤不甘,卻也知道一切要以大局為重。

“父皇,兒臣在您眼中難道真的如此愚笨?兒臣明知您有多重視中秋宴,怎麽可能蠢到在您面前對眾皇子下手!”太子英俊的臉龐,在詔獄中昏暗的燈火下,逐漸猙獰。

詔獄陰寒,空氣中還彌漫著血腥味,明帝背對著太子,負手而立,微微對著太子的側臉晦暗不明。

太子見明帝久久不語,眸色一凜,不敢相信的看著他:“難道您以為兒臣受傷也是苦肉計?”

明帝不知是太失望還是太生氣,竟從頭到尾都不願看他,只擺手,沉聲道:“來人,將證物呈上!”

太子看著眼前“證物”,身姿微晃,一顆心直往下沉,還想辯解,明帝飽含威儀的聲音卻已響起:“來人,太子身染重病,不宜出東宮,即刻起,任何人無詔不得進出東宮!”

何皇後還在為母家兄長苦惱,就聽見太子病重的消息,險些活活暈死過去。

待問個仔細,這才發現太子根本沒有病重,而是被皇上囚於東宮!

“哪來的人證物證皆在?!”何皇後原本一邊修剪著截在花盆裏的月季花枝葉,乍聞此事,氣得渾身哆嗦。

身旁的老嬤嬤怕何皇後傷到自己,連忙接過她手中剪刀。

“回皇後娘娘,奴才也不知道這是怎麽一回事,只是岑指揮使的確從死士身上搜出了太子的貼身玉佩。”

太子有沒有豢養死士,何皇後最清楚,根本就沒有的事,皇上居然一個機會也不給太子解釋,就直接將人幽禁起來!

何皇後面色陰沉,卻越是怒火攻心越是冷靜。

不久前何家才爆出一連串的事,她的兄長前腳才被壓進詔獄,太子後腳就被囚禁,顯然有人要趁此次至何家於死地。

何皇後雙眼通紅,一張臉白得沒有血色,咬牙切齒:“溫家這麽快就坐不住了?岑元燁從死士身上搜出太子玉佩?不愧是走狗,果然狼心狗肺!”

她覺得一切荒謬至極,大笑出聲:“他是太子伴讀,自幼與太子交好,這些年來不知出入東宮多少次,皇上怎麽知道那玉佩究竟是從死士身上搜出來的,還是他岑元燁陷害太子的!”

岑煊忠於明帝,這幾年來不知替明帝做了多少腌臜事,明帝自然對他深信不疑,如今人證物證俱在,即便皇帝有心包庇太子也難。

難怪,難怪行宮發生那麽嚴重的行刺事件,明帝卻這麽久都沒有動靜,更沒有發怒怪罪任何人,原來是在顧忌著何氏勢力。

難怪要等到何家接連出事,才終於對太子發難。

當務之急,還要是先替太子求情才行,哪有人笨到將玉佩給死士的,皇上只是一時被岑煊蒙騙,只要她耐心解釋,只要皇上細想,必能嗅出其中貓膩,還太子清白。

何皇後很快就來到禦書房,求見皇上,沒想到還沒進禦書房,就聽見裏頭傳來皇上的愉悅的朗笑聲與溫貴妃的嬌笑聲。

饒是何皇後再有修養,也忍不住在心中破口大罵:溫昭昭這個賤人!

如今溫貴妃名下的七皇子與五公主不日就要成親,太子如今還被禁幽起來,何家一倒台,朝中便是溫岑的天下,太子也離被廢不遠了,明帝如今又對七皇子寵愛有加,一再扶持……

到時陸君平成了太子,這溫岑兩家便要比如今的何家還要強勢鼎盛!

她真的沒想到溫昭昭兩個兒子死了,居然到頭來還能多個兒子,一路扶搖直上。

何皇後臉色鐵青,渾身嗖嗖涼透,幾乎維持不住席日的優雅從容。

溫貴妃離開禦書房時,何皇後猶立於原地,面色晦暗不明。

太子病重一事不久之前已曉喻六宮,溫貴妃如何不知何皇後如今正在氣頭上。

想必,剛才她與皇上的歡笑聲,她這位好姐妹都盡收耳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