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0章 誤會

《發條女孩》是張重剛到紐約的時候抽到的,花了一點時間謄寫出來,然後又花了點時間把人物改了一下。

這本書的故事主要發生在曼谷,這一點張重不準備去修改,因為這個背景對情節來說影響很大。

作者保羅·巴奇加盧皮本身是個美國人,不過他熱愛東方文化,對東南亞和中國都很有了解。

他大學主修東亞研究,畢業曾客居中國,在昆明和bj學習中文,所以他的作品常具有濃厚的東方背景。

而這本書經過張重做了一些修改之後,東方背景更加夯實了。

這本書名聲很大,當年一經面世就迅速將星雲獎、雨果獎在內的幾乎所有幻想文學大獎收入囊中。

有人說這本書是反烏托邦小說,其實這並不準確。

反烏托邦小說主要體現的是物質文明泛濫高於精神文明,精神依賴極受控制於物質,人類的精神在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並沒有真正的自由。

這一類小說通常是敘述人類科技的泛濫,在表面上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但本質上掩飾著虛弱空洞的精神世界。

而《發條女孩》卻不同,故事發生在近未來——近乎於末世的時間背景下。

二十三世紀,石化能源耗盡,人類不得不采用簡單粗暴的生物能源作為動力。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大批沿海城市被淹沒。

轉基因被濫用,變異病毒肆虐人類世界,物種凋敝。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緊跟著斷絕,貧富差距無限拉大,世界的資源和財力集中在幾家握有關鍵基因技術的糧食企業手裏。

從這些背景來看,這本小說更像是一本末日小說,更加強調無政府主義和混亂的社會秩序。

故事發生在泰國,是因為其偏僻的地理環境。

這個不起眼的小國得以保持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優勢,僥幸逃過了滅國的劫難。

王室和政府仍然能夠維持統治,而且看起來還挺強硬,並且還反抗對當地生物資源垂涎欲滴的跨國公司。

在小說故事發生的那個時間段裏,政府和公司、公司和公司、國民和外來難民、幾方勉強形成了脆弱的平衡。

而這個平衡,卻被發條女孩以及幾個不起眼的人物打破了。

這本書在敘述手法上有趣的一點是,采用了pov。

所謂的pov,就是point of view,翻譯成華夏語就是視點人物寫作手法,在敘述同一件事時可以自由選取最豐富的視角。

這種手法並不少見,很多作品裏面都有出現,在地球上,很多奇幻迷看到pov,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冰與火之歌》,因為這本書是一個用pov的極端,裏面的pov人物多得數不過來。而且《冰與火之歌》中,每個章節的名稱都是一個人物名,這個人物就是這一章的視點人物。

其實《清明上河圖密碼》也是一部極致的pov小說。

pov出現得很早,也並不稀奇,不過從前很少有作品會如此大張旗鼓地使用。(其實現在網文裏面也會摻雜一些pov,類似於電影的轉場分鏡,用得多了讀者一般不會買賬。)

這種寫作手法,一方面考驗著作者的敘述功力,另一方面也考驗著讀者的耐心。

其實《清明上河圖密碼》中的pov用的雖然很多,但是書中所敘述的故事基本上能做到一章一節有個交代,讀者讀起來沒有那麽累。

但是像《發條女孩》這種書,全書的故事就這麽一個,轉過來轉過去,一些耐心不夠的讀者可能會覺得贅述太多,冗余不堪,進而失去繼續往下讀的耐心。

當然,pov的優點也很明顯,一方面增加了敘述的靈活度,另一方面後期修改和情節增減補充都很方便。

如果這種手法用得好,能夠使讀者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容易出發讀者大腦形成視覺效果,因為它本身就有點類似於影視劇的表現手法。

而且這個手法適合於人物眾多,場面恢宏的故事,比如《冰與火之歌》和《清明上河圖密碼》。

其次,這種手法也能“公正”地描述一件事情,之所以說公正,是因為這裏的視角並非作者給予的上帝視角,而是當事人角度,也就是視點人物角度。

……

當發《發條女孩》這個名字出來之後,網友們又開始了每次都逃不開的節目——通過書名猜故事。

【這還用說?聽這個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我大聯盟定制小說了。】

【樓上擼狗不要臉,你們擼狗聯盟還能請張重寫定制小說?】

【咳咳,人家是調侃嘛。】

【哈哈,別當真,不過我看到這個小說名的時候,還真就剛玩了一盤發條,當時還以為玩遊戲玩多了產生幻覺了。】

【發條女孩——奧莉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