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9章 當立

在《細雨中的虹》發售一個星期之後,華夏的圖書市場又迎來一波沖擊,因為大魔王張重又發新書了。

新書《放學後》在九月六日,正式跟讀者見面。

《放學後》的宣傳一直在做,只不過這段時間關於張重的其他消息太多,所以《放學後》的上架消息就被淹沒了,變得有些不起眼。

確實很難做到起眼,畢竟這個夏天《閃靈》和《我,機器人》這兩本書一直被人們掛在口邊,人們除了躲在被窩裏面感受著《閃靈》的驚悚之外,還要不停跟人討論“機器人學三大定律”。

而且《沙丘》和《流浪海球》的余熱未散,《沙丘》的全球銷量持續走高,書友們一直都在關注,到底能夠走到哪一步。

還有《流浪海球》的續集,讀者們一直盼望著,卻一點消息都沒有。

除了這些書,張重之前在燕京給何如初題字的事情也鬧得沸沸揚揚。

試想,在這樣的情況下,《放學後》的宣傳有多難。

不過即便如此,《放學後》的銷量沒有任何問題,保持了張重水準,一出場就把市場的所有圖書給碾壓了。

這本書倒也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批評不多,贊美也少。

批評不多是因為這本書確實也是一本好書,在推理小說裏面,絕對是高水準。而贊美很少,是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是張重。

張重自從出道以來,給了讀者們太多的驚喜,幾乎每一次都會帶來不一樣的東西。

如果《放學後》是其他作家寫的,那麽讀者可能會寬松一些,給個八分,甚至九分的評價。

但是這本書是張重的,那就不一樣了。

對於張重來說,這本書只能算得上是合格而已,所以給個六七分足矣。

這就叫作期望落差。

不過讀者們一邊在說這本書沒什麽驚喜,但是去書店之後卻沒有空手而歸,都買了一本回去。

沒辦法,雖然跟張重自己的書比不算優秀,但是跟其他書比那就不一樣了,看來看去,還是張重的書最好。

這本書不論在華夏還是在歐美,銷量都是很好的。

而讓張重沒想到的是,《放學後》在霓虹竟然依舊遭遇了滑鐵盧。

這不科學好麽?

如果說時代和世界變了,讓《放學後》不被人所接受,但是其他國家的讀者也讀得津津有味啊。

只有霓虹,他們對這本書甚至表現出一種排斥的反應。

最好笑的是,霓虹的一個叫日下左的歷史學家還跳出來批評了《放學後》。

他批評的點還很奇怪。

“此前,張重的書從來沒有過在霓虹同步首發的先例,而這次選擇了霓虹作為首批同步首發的國家,可能是因為之前他的書在霓虹的市場表現並不太好。張重對霓虹圖書市場的看重,讓我感到很欣慰,只不過他不應該妄圖用這麽粗糙的一本書來打開霓虹的市場。霓虹的讀者有自己的審美,他們在文學追求上從來不會媚外,不會因為張重的名氣而對他高看一眼。他們是很好的讀者,但也是最難征服的讀者。很顯然,事實證明,《放學後》這本沒有誠意的書,是無法征服霓虹的讀者的。因為剝離了張重的名氣,這只不過是一本非常普通的推理小說……”

這話說得就有些惡心了,先說張重十分看好霓虹市場,也就是說張重想要巴結霓虹的讀者,但是最終偷雞不成蝕把米,霓虹的讀者根本就不買賬。最後說明之所以霓虹的讀者不買賬,是因為《放學後》這本書要是沒有張重的名氣,肯定早就撲街了。

這種理論看起來挺像是那麽一回事的,畢竟這本書在霓虹確實銷量不高,但是問題是張重之前的書在霓虹銷量也不高,難道說張重之前的那些書也是因為張重的名氣所以別的國家的人才買的?

要知道,當時《十個印第安小男孩》這書出來的時候,張重還沒什麽名氣。

但就是這樣邏輯漏洞很大的一段話,依舊很有市場,霓虹本國很多人都支持這個理論。

畢竟在日下左這段話通篇都在捧霓虹的讀者。

是嘛,我們不喜歡你的書,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們都是有追求的讀者,是你的書出了問題。

陳青在跟張重匯報《放學後》銷量的時候,特意提到了這件事情。

“老板,我是真的不清楚,為什麽你要把霓虹當做首發的國家,這下他們可嘚瑟上天了。”

“我就是覺得這本書挺適合霓虹讀者的而已。”張重是真的沒想到,銷量會這麽差,這可是在地球上得過江戶川亂步獎的作品啊。

看來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陳青嘆了口氣,說道,“那以後我們是不是可以適當放棄霓虹這個市場了,耗時耗力,還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