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2章 陰山大橋與賀蘭大橋(第2/4頁)

葛小天感覺不吉利,暗中讓鐵建領導催促董事會,給天成電氣工業追加10億紅鈔,用於完善電氣化設施,以及開通數字化管理、信息化運營,最終造價變成了250億。

這個造價,是實打實的造價,不是報價。

因為所有材料均來自天成產業鏈,幾乎以成本出庫。

而勘探設計也由天成獨立完成,幾乎沒要錢。

剩下的運輸、人工、機械、燃油,天成也只賺了該賺的錢。

如果請海外建築公司對陰山大橋評估,造價不會低於兩千億紅鈔。

所以,董事會對華能建設拿兩百億幹兩千億的活,很滿意。

同時又對海外宣布,造陰山大橋花了三千億。

一是陰山大橋值這個錢,二是為了GDP,三是海外都在搞大項目。

北美的星鏈,北美的自由之舟,加拿達的高山避難所,倭島的高空浮島,法國的私人飛艇,冰熊的北極艦船,英格蘭的……

人家都在搞,咱不搞就顯得有點另類,雖然他老葛搞了個方舟計劃,但那不是官方投資。

所以,董事會又宣布神五載人飛船發射時間,和天宮空間站計劃。

這似乎演變成了一場‘避難逃亡’的超級競賽。

起因麽……

2012。

葛小天想起這事就想笑,旋即又有點小心慌。

再有九年,這牛皮可就吹爆了,到時候咋整?

怕不是全母星的人,都會罵自己是騙子……

“老板!”看其走進指揮處,橋梁設計研究院的梁總工起身打招呼。

“進度怎麽樣?”

“陰山大橋一切正常,賀蘭大橋峽谷兩側的樁基和承台已經完成施工,只等建造懸索橋。”

“好好休息一天,養足精神,等明天人員設備到齊,攻克難關!”

“保證沒問題!”

建造賀蘭大橋的難點,無非是以常規施工方式,無法將先導索扯到峽谷對面。

因此,天成橋梁設計研究院制定了‘火箭造橋技術’,用火箭將先導索拖過去。

先導索是啥?

可以形容為‘施工繩’。

試想,跨度約一千七百米,深達一千三百米,如果沒有東西橫在半空,用於固定‘腳手架’,工人和機械怎麽搭建橋梁?

而橫在半空的東西,叫主吊索。

按照賀蘭大橋需求,近兩千米長的主吊索,哪怕不計算錨錠,重量也高達兩百噸,並且不止一套,否則就吊不住鋼箱梁,更無法完成多塊鋼箱梁連接。

為了方便鋪設兩百噸主吊索,就要先扯根‘細繩’到對岸,再通過超級卷揚機把兩百噸主吊索引過去,然後將主吊索和錨錠固定,主吊索懸掛垂直吊索,勾住鋼箱梁,多塊鋼箱梁連接,懸索橋主體結構就成了,再然後搭接箱梁間伸縮構件,鋪裝路面,橋就能通車了……

而這跟牽引主吊索的‘細繩’,就是先導索。

當然,大跨度造橋技術,與跨海大橋施工是兩碼事。

並且,這是天成第一次建造懸索橋,而以前造的都是斜拉橋。

兩者有啥不一樣……

懸索橋是兩端有橋柱,中間弧形繩索吊起大橋。

斜拉橋是中間有橋柱,通過繩索吊住大橋兩端。

當然,技術不同,呈現方式不同,曾經天成在運河開發區采用過斜拉式玻璃懸索橋。

也就是在橋兩側設置向外傾斜的橋柱,從兩側分別拉住橋身,看起來是懸索橋結構,實際上是斜拉橋。

而北邊的陰山大橋,又采用了酷似斜拉橋的懸索橋。

也就是在多個山頭上構建橋柱,通過鋼繩在山頭之間鋪設大橋,看起來是斜拉樣式,實際上卻是巨大無比的懸索橋。

嚴格來說,從外觀上很容易區分兩者,但實際上受技術影響,在結構上很難區分,甚至隨著技術和材料的提升,未來開始混用兩種技術,借此避免地質災害。

……

第二天,3月2號。

草原軍部早在去年就準備好了兩台火箭車,以及對應的東風快遞,期間完成一次試設,效果猶如‘牛刀小試’。

葛小天抵達賀蘭大橋施工現場的時候,草原主管和草原綠衣主管,已經提前趕到,這會正津津有味的欣賞火箭掛載先導索。

其實天成也有火箭,從采用純乙醇和液氧的V2,到最新的采用塑膠燃料的T1,總數量破千,只是要麽部署在黑山,要麽部署在非區,要麽部署在極地,不能明目張膽的拿來使用。

另外,其實天成已經具備無需火箭就能將先導索帶到對岸的設備,比如兩百噸地效飛行器。

但火箭射出去,幾秒就能完成的工作,何必冒著大風險使用飛行器。

再說了,火箭也有保質期,或者叫‘貯存期’,雖然平時無需注入燃料,等到使用再填充,但內部構件會氧化,會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