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大明的腿足夠粗

也虧了現在大明的錢幣都是新式錢幣,所以節約了不少銅料出來,又有蒸汽機作為動力,可以拉出很細均勻的銅線。

至於絕緣,還是靠生漆,外面再套上同樣刷了生漆的細竹管。只是在京師城內,這還沒問題,可如果要拉到南京去,拉到大明的兩京十五省去,那還是不現實,需要等橡膠樹了。

除非,有這個錢折騰!

因為穿越的這個金手指,科學不再按照自然進程來發展。原本是先有了電報再有了電話,如今,電話先出來了,這電報就尷尬了。

有了皇宮和大明最高衙門的示範作用之後,事實上也不需要這個示範作用,光是實現了傳說中連神仙都做不到的能力,這電話機的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

只要能發明出東西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便不再是問題。

這不,在張明偉的提議之下,設立電話股份制集團。照理來說,這算是張明偉發明的,屬於他一個人的。

但是他明白,任何好東西,一個人獨占,是不會長久的。

於是,他一如既往,把這個好東西捐了出來,成立的電話股份集團,給了朝廷戶部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自己留了百分之五,給了崇禎皇帝百分之十,另外百分之三十五拿出來集資。

集資方式,依舊和以前一樣,分為各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在京師和南京拍賣。同樣是要通過銀行先存定金,給銀行進一步吸引存款的機會。

一番操作下來,就等於是朝廷沒有用一分錢,這電話股份集團便成立開始運營了。

這其中,分為官和民兩部分。

官府這邊,拉線安裝電話機是由朝廷戶部掏錢;至於民間,誰錢多就誰拉線裝電話機,反正在開始的這會兒,這電話機絕對不是一般人能裝得起的。

如今的崇禎皇帝,那也是有錢有底氣的,發現這個電話機實在太便捷了之後,大筆一揮,就是花再多的錢,也要把電話線拉到主要的城鎮去,比如南京等地。

不得不說,這會很花錢。

但是,就京師到南京,不是看京師到南京要花架設多少長的電話線,而是把這個分開,先是京師到保定府、河間府、順德府、大名府這樣下去,那成本,或者說拉線的壓力就一下小了很多。

對於北方來說,拉線最大的困難是如何通過寬闊的河流。

有橋的還好,可以拉線從橋上過;但是沒有橋,而要靠擺渡的,那就是一個要克服的難點了。

而對於南方來說,高山峻嶺就是一個難點,河流湖泊之類更多。沿著道路拉電話線是一個選擇,但是會多花很多的線。

總之,拉線這個活,絕非想象中那麽簡單,還有雨雪天氣,澇災等等的問題。

對於這些問題,張明偉基本上都不去操心。既然成立了專門的電話股份集團,自然就由他們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會去找他。

這裏需要說明一下,制作電話機和拉線這兩塊內容,並不包括在電話股份集團內。又另外成立了兩個公司進行運營。

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是,張明偉帶徒弟方式帶出來的兩個試驗小組,分別改名為研究院,在其公司持股,所得股份不得變賣,分紅用於研究院的福利以及進一步的科研。

而這些研究院的人員,領頭的幾個,在朝中是有官職的,同時受工部下面的科技司主管。

這種模式,同樣在張明偉之前的幾個發明中都有。比如,蒸汽機、紡紗機等等。

因為所有的這些,都有改進的空間。

對於張明偉來說,他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每個事情都去參與。起了一個頭之後,給他們指明方向,剩下的,就得讓他們去花精力去改進了。

不過好在大明如今是國泰民安,人口基數大,各色人才都能有。

最為關鍵的是,各個研究院的待遇,那都是有目共睹的。不但能得朝廷官職,算是有身份的人,還能有機會得興國公傳授,被當今皇帝賞識;並且還能有錢,惠及家人。

如此種種,很自然地就非常吸引那些聰明才俊。

而要想加入研究院,那對研究院這一塊內容要了解、熟悉,相關的新學理論也要能精通。

如此一來,便又帶動了民間自發地去學新學。

之前的時候,是地方上推薦給興國公面試通過即可。不過新學很快就要加入科考,以後必須要看科考成績,這又讓大明士子非常地重視新學。

在這樣的背景下,就算曲阜孔家沒有造反,依舊還在,也擋不住時代的大勢。新學對於四書五經的沖擊,是無與倫比的。

之所以如此,歸根結底,還是新學的實用,更有張明偉這個開掛的,把最為實用的應用出來,改變了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