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掌控輿論

一如張明偉所料,京師這邊,有關曲阜孔家的消息傳出之後,簡直就像一塊巨石砸入了一個小池塘一樣,掀起了巨大的反響。

曲阜孔家,在宋之前,就已經被歷代皇帝封過褒成、褒尊、宗聖、奉聖、崇聖、恭聖、褒聖等封號,而等到了宋仁宗時,改封為衍聖公,“衍”寓意聖裔持續衍展、世代繁衍無止境。

可以說,孔家自古以來,只有世人對他們的尊崇而沒有敵意。

各種各樣的書香門第,和孔家一比起來,都不敢再稱為書香門第。一直以來,曲阜文風鼎盛,這是想當然就是的事情,畢竟是孔聖後人所在,孔廟之所在。

而文風鼎盛的話,那便代表教化世人,人心向善,是孔聖所倡導的楷模,讀書人的聖地。

如此種種,卻在這崇禎十七年初的時候,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一般的讀書人,甚至於普通百姓聽到孔家的這些事情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他們被冤枉的。

一直以來,讀書人和閹宦都是對立的。而筆杆子是掌握在讀書人的手中,因此,歷朝歷代以來,只有和讀書人,或者說和文官合作的宦官,才可能有好名聲。

如果是和文官作對的,那絕對就是十惡不赦的奸人。哪怕這個奸人在某個時期權傾朝野,但是,最終留給世人的印象,還是十惡不赦的奸人。

比如說,西廠首任提督汪直,在世人的印象中,那絕對是大反派來的。

但是,如果仔細去看汪直的過往,就能發現他懲治不法之官,鎮壓建州女真叛亂,對抗蒙古韃子等等,他的功勛,真得沒有多少文官能達到。結果呢,卻成了一個大反派了。

基於如此種種,很自然的一點,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王二彪奏報孔家之罪,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那也絕對是汙蔑了。肯定是閹宦的問題,而不是傳承千年,最大的書香世家的問題!

當然了,京師這邊,暫時沒人敢說這和興國公有關。畢竟敢和興國公作對的人,已經落得什麽下場,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文官和讀書人對上閹宦,那是天然就有正義性。用後世的話來說,那就是政治正確。

於是,群情洶湧,很多人都要替孔家出面。

在這種情況下,崇禎皇帝頒布旨意,準了興國公的提議,三法司會審孔家大案,廠衛旁聽監察,並公開審訊,許百姓旁聽。

當然了,這裏所謂的百姓,其實和普通百姓無關,都是官宦相關,有地位的那些人。

陳圓圓這邊,在奏報到京師的時候,她也收到了張明偉的書信,讓她特別準備《明報》的特有關孔家專刊。

於是,在三法司會審孔家大案開始之前,《明報》的孔家大案專刊便印發了出來。

這第一期的內容,只是對孔家大案進行了事件經過的普通描述,以及即將到來的三法司會審,還附上了京師這邊對於這起案件的各種觀點評論。

最終,在末尾的時候,用大字寫明:本報持續關注此案進展,第一時間報道審案細節,敬請期待。

此時,《明報》分社除了揚州之外,已經在兩京十三省除雲南、貴州之外的省會都有分社。並且動用了八百裏加急的傳遞機制,把最新的《明報》特別版發往全國各地。

等到張明偉回京的時候,大明朝全國各地,不管大江南北,都是同一個話題:孔家之案的真相如何?

除了京師以外其他地方的消息來源,就只能依賴於《明報》。因為《明報》不但消息最為詳實,同時也是傳遞消息最快的。畢竟能動用八百裏加急來傳遞的,是很少人有這個能量的。

一時之間,《明報》特別專刊,在全國各地,都是一報難求。

不知不覺間,大明輿論,就掌握在了《明報》手中。

……

騎軍回到京師繼續休整,回頭要準備去山海關報到,面對強敵建虜。

而張明偉,則是第一時間被崇禎皇帝召進了皇宮中。

“先生此策甚妙啊!”崇禎皇帝一見到張明偉,便笑著說道,“自從三法司審訊開始,京師有關孔家之案的風向便開始變了。”

張明偉聽了,微微一笑,這是明擺的事情。

王二彪不愧是個人才,不管他是用什麽手段,總之,他提供的口供,證據等等,在這個時代,已經足夠證明孔家的那些破事了。

就算有人翻供,但是,一條證據鏈之下,影響也不大。

孔家的人,千年以來,養尊處優慣了,那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其中的人傑,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真得沒有!

文官們就算想幫著孔家,其實也很難。

會審的時候,有廠衛看著的;大牢裏面,也同樣有廠衛在看管。要想撇開廠衛去和孔家人通氣,那絕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