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兩大考題(第2/2頁)

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人終於認清了一個事實:興國公所出的這兩道題目,真得非常難,不是那麽容易解答出來。

於是,大部分人就不再待在《明報》這了,紛紛回去想辦法。

這一天,《明報》的銷售記錄創了新高,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份。京師百萬人口,幾乎是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買了報紙,就只是為了這兩道題。

在當天晚上用膳的時候,坤興公主聽到黃宗羲來稟告結果之後,她便不依了,向張明偉撒嬌道:“先生,這兩題的答案到底是什麽,說說呀!”

陳圓圓等人,也都非常好奇地看著興國公,也同樣想知道答案。因為這兩道題目的答案,興國公沒給任何人說。

私下裏,她們也試過,討論過,可是,還是無解。

張明偉聽了,當即笑著說道:“這兩道題目,是屬於物理的範疇,其中第一題,相關的內容,其實我以前講過,你們自己多去琢磨琢磨吧!”

言外之意,他還是不說!

這個結果,讓坤興公主等人都不由得有點失望,不過隨後,她們又立刻轉移了注意:以前說過第一道題目的?那是什麽時候?

就這麽的,她們就開始琢磨起第一道被他們忽略了的題目。

然而,又過去了三天之後,還是沒人能解答出這兩道題目。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認識到,這兩道題目的難處。

於是,京師百姓的討論,就不再躲起來討論,甚至在茶館酒樓之類,也都公開討論,說不定能討論出個什麽。甚至還有人覺得江南那邊文風鼎盛,說不定那邊的人能解答也不一定,就快馬派人去江南那邊懸賞答案了。

當然了,《明報》在全國各地的分社,因為距離的原因,刊印會慢一些,有關京師的事情,就晚了一點時間,同樣會傳播過去的。

大明京師書院的修建,哪怕人力物力充足,也不是說建就能建好的。

在這個期間,張明偉也有意繼續給新學打廣告,就又出了兩道題目。

第一道題目是:火為什麽在密閉容器中會慢慢熄滅?

第二道題目是:水能滅火,可是當少量的水滴到燃燒的煤炭等物上面時,火苗為什麽竄得更高?

這兩道題目,在後世是屬於常識。可在這十七世紀,卻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問題了!

原本生活中就很常見的情況,就這麽地被張明偉提到了公眾視野內,對此開始琢磨起來。

不管他們能不能解答出來,至少給出這樣的題目,會讓一部分大明百姓對日常所見現象多去問為什麽?

而這,就是一種科學態度!

在張明偉調教十七世紀古人的時候,遠在山東曲阜衍聖公府,氣氛卻有點沉重。

一直以來,作為衍聖公,日子過得再舒服不過了。

享受著榮華富貴,不用擔心政敵,因為壓根就沒有人會把矛頭對準衍聖公。能有的問題,最多就是孔府裏面自家的窩裏鬥。

比如在洪武七年的時候,衍聖公孔涇和曲阜知縣孔希大爭權奪利。要知道,在孔家中,唯一有,資格和衍聖公叫板的,就是同樣世襲的曲阜知縣了。因為原本曲阜知縣也是衍聖公來的。

內部爭奪的結果,其實最終也是可以預見的。曲阜知縣沒能爭過衍聖公,被告到明太祖那邊。

朱元璋就趁這個機會,赦免了曲阜知縣,但是卻把世襲知縣改為世職,不過同時規定,曲阜知縣仍由孔姓擔任,由衍聖公保舉孔氏賢良者送吏部選授,領敕赴任,世職知縣改為流官知縣。

畢竟是孔家人,朱元璋也不敢大改。

實際上,就算大改也沒用,曲阜有衍聖公在,曲阜知縣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對衍聖公府如何?因此,實際上,曲阜就是由孔家說了算。派外面的官員去擔任都沒用,除非是真得要對衍聖公動手!

從這點上來說,孔家在曲阜,比起那些土司的權力都要大,壓根不用擔心改土歸流的事情。

可是,好死不死的,竟然出了一個興國公,讓當代衍聖公孔胤植感覺到了危機。

如今,京師傳來消息,說孔大正被查,這更是一個信號,孔胤植就有點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