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

劉金見張明偉這麽急著問,便連忙回答道:“一如老爺所料,揚州城內的這些鹽商夾帶私鹽買賣,乃是公開的秘密。按老爺吩咐,小人打聽之後,其中的一個大鹽商叫孔大宇的,從未做過慈善之事,最喜歡被人奉承,經常開文會,召集那些文人士子,還有各處煙花之地的頭牌一起飲酒作樂,高興了,還會大把撒錢。據說家裏用的器皿,全是用金銀打造……”

張煌言聽得有點意外,這意思,不會是要拿這大鹽商開刀了吧?

實在是這位國公自從憑空從石頭裏蹦出來之後,雖然都是有理由,可沒少做抄家的事情。這個事情,早在江南傳開了,也讓張煌言一下便有如此猜測!

“……據說他的後台便是如今的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轉運使馬德路,小人查了下,這個孔大宇每年確實會送大筆的錢給馬德路,不過其他官員也都有。”

說到這裏,他便雙手呈上一份東西道:“這些天所有調查的鹽商消息,全都在上面記著。”

朱媺娖一聽,立刻接過,當即看了一下,有點驚詫地說道:“竟然夾帶了這麽多的私鹽買賣,這得賺多少錢?”

張明偉一聽,當即冷笑一聲道:“要不是這樣,他們怎麽可能暴富呢!”

鹽商的一個手段,就是壟斷鹽業。怎麽壟斷?就是賄賂鹽政衙門的官員,優先兌換他們手中的鹽引,讓其他人就算有鹽引都兌換不到食鹽。

之前大明實施的是開中法,也就是讓商人運糧去邊關,從而以糧食在邊關將領手中獲取相應數量的鹽引,如此一來,就能為朝廷解決邊關軍糧的問題。可以說是個很好的辦法。

然而,到了大明中後期之後,就是鹽商的這種齷齪手段,導致不少商人拿到了鹽引,不要說自己兌換不到,傳到子孫也照樣是白紙一張。要麽一直這樣,要麽低價賣給鹽商,就這麽兩條路,極大地破壞了商人往邊關輸送軍糧的積極性,導致了大明邊關糧食不足。

除此之外,這些鹽商還提高鹽價,據統計,大明的食鹽價格,在幾個朝代中算是高價的。然後呢,這些鹽商自己還把食鹽,也就是來路不明的鹽,沒有上過稅的鹽,混入官鹽中售賣。

這兩種手段之下,鹽商能不富就怪了!

有關鹽的這一塊,到了明末,不但造就了揚州鹽商富家天下的傳奇,而且也讓鹽政相關的上下人等,全都是利益攸關。所謂錢能通神,用錢砸著,連朝堂上都是幫我們說話的人。

另外,從北宋開始,福建那邊就已經開始了曬鹽法來獲取食鹽。但是到了明末的時候,哪怕山東那邊也已經推廣這個曬鹽法,但是,在大明最大的兩淮這裏的鹽場,卻依舊還是用煎鹽法。

從煎鹽法到曬鹽法的轉變,是食鹽歷史上的一次重大進步,能極大地提高食鹽產量。可以說,所有人都能看到這點。可是,為什麽在兩淮卻依舊還是煎鹽法這種效率極低,成本極高的來鹽方法呢?

崇禎初年的時候,國庫之空虛,讓崇禎皇帝急於革新鹽鐵兩個方面的財政,於是,後世有名的徐光啟便上奏崇禎皇帝,極力舉薦這曬鹽法。

為此,他曾經親自做過試驗,在曬鹽成功之後,用數據給崇禎皇帝說話,並說明詳細的曬鹽步驟。只要按照這個曬鹽法去做,鹽價至少能減三分之二,再不濟也能降價一半。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現有鹽政上的弊病,比如豪灶兼並其他灶戶的事情,或者被人侵吞鹽場以為他用等等。如果推行鹽政法,就都能解決。

當時的崇禎皇帝聽了大喜,因此提拔徐光啟為戶部尚書,準備革新鹽政。

然而,如果真要這麽做,那食鹽產量大規模增加,最終會損害了這些壟斷了食鹽售賣的鹽商利益,當然也就損害了和鹽商利益攸關的官場中人的利益。

於是,朝堂上的人紛紛反對,說什麽兩淮鹽政是朝廷目前稅收收入的大頭,如此大規模革新,萬一引發動亂,必定嚴重影響朝廷的收入,要慎之。

這個說法,讓崇禎皇帝就猶豫了。他沒底氣啊,如今國庫的錢嚴重不夠用,要是再有影響,他向誰哭去?

於是,鹽商的代理人就再向崇禎皇帝進言,說如今的煎鹽法,能讓朝廷嚴格控制食鹽的產量,盡可能地杜絕私鹽。而要是用曬鹽法的話,那都是成片的鹽場,產量一增加,朝廷也沒足夠的錢向灶戶收所有產出的食鹽。多次一來,余鹽太多的話,必然會導致私鹽的泛濫,反過來損害鹽稅。

另外,也還有其他說法,比如曬鹽法的食鹽有問題,海水鹹淡不一樣,其他地方的手段,不適合兩淮等等。

崇禎皇帝當時年輕不說,又沒有什麽閱歷,聽他們一個個都在這麽說,聽起來也覺得很有道理的樣子。最終的結果,就是徐光啟當了戶部尚書,最終卻還是沒法在兩淮推廣曬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