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向榮

均田制推行至今已有三載, 實現了家家有產、人人有地。一時間舉國上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態,只要肯幹活, 就沒有餓死的道理。

對於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鰥寡孤獨廢疾者, 官府則督辦孤獨園,收容他們。

官府也鼓勵百姓收養這些人, 因為這些鰥寡孤獨廢疾者亦是有田地的, 收養他們, 可一並收下他們的田地。

為了提高糧食產量, 蕭彧也想了不少轍。

首先就是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鐵農具,鐵農具推廣並不是嘴上說說那麽簡單,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鐵礦產量有限。

鐵用途廣, 武器、馬掌、農具、炊具無一不需用到, 崖州的鐵礦被發掘出來, 確實解了燃眉之急, 但也是不夠的。

蕭彧入主建業之後,便命人到處去尋訪礦產,幸運的是,就在離建業不遠的丹陽郡發現了一處礦脈,這礦脈不僅含鐵,也含銅,可謂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如今這鐵農具正在慢慢推廣普及, 再過數年,全國都能用上鐵農具了。

說倒鐵礦,蕭彧就免不了想起新大陸, 大洋洲與南美洲可都是鐵礦儲存豐富的大陸, 而且都是富礦, 要是能夠航行到那邊就好了,可以大挖特挖一番,還愁缺鐵嗎?

這個征服大海的夢想不知道能不能實現,何時能實現。

其次就是興修各種水利設施,揚州、東揚州與吳州一帶土壤極其肥沃,最大的問題便是多沼澤泥淖,許多地方都沒法耕種。

蕭彧便命地方官牽頭興修水利,開拓溝渠河道,興修池塘水庫,將低窪處的積水排出,儲存在池塘水庫之中,以備幹旱時節取用。

並命工部將筒車推廣開來,利用自然之力灌溉,節省人力。

又鼓勵江南一帶百姓栽種桑樹,飼養桑蠶,為繁榮商業打基礎。

令蕭彧比較欣慰的是,王涓主持下的工部在很多方面都有突破。

比如改進了曲轅犁,將原來笨重的直轅犁改成了輕便靈活的曲轅犁,這樣大大節省了人力畜力,也提高了效率,在面積窄小的田畝中依舊能夠運用。

在諸多方面都有改進的情況下,糧食產量年年都翻新高,尤其碰到風調雨順的今年,糧食總產量比沒有饑荒的前年還要多出五分之一。

百姓家家糧倉爆滿,百姓生活富足,如此以來,便會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促進商業的繁榮。

棉花與蔗糖的產量也隨之攀升,各種手工作坊也蓬勃發展起來。

有商業行為,便會有創新和進步,這是蕭彧最樂見其成的。

更令人欣慰的是,自均田制後,安國的新生兒出生數量每年都在激增,這都是社會安定、生活富足帶來的結果。

為了讓醫療水平跟上,由太醫院帶頭,在各個州郡創辦醫學館,招收有志學醫的學子,培養大量大夫。

盡管培養大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萬事都需要開頭,現在開始做,將來就能看到成果。

自古醫者就是個高門檻行業,都是單人教學,效率低,且還有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顧慮,因此大夫也不願意廣收門徒。導致大夫數量稀少,醫療水平低下,人均壽命普遍低下。

辦醫學館是為了提高效率,集中一批有經驗的大夫來授課,學子學習三年理論知識,再進入醫館進行兩年實踐操作,通過畢業考校,官府頒發執醫資格,便可坐館問診,成為真正的大夫。

這比從前的教學模式要快捷不少,當然入學門檻也比較高,需要通過醫學館的考試才能入學。

不少在科舉考試中入仕無門的讀書人則可選擇入醫學館就讀,至少從醫學館出來能夠學得一技之長,而且大夫從來都是受人敬仰的職業。

此外蕭彧還要求地方官府對穩婆和土郎中進行管理與培訓,他們才是真正深入基層、直接關系到百姓生命的人群,水平素質自然越高越好。

各級官府也在加□□生健康教育宣傳,總而言之,提高民眾教育素質,才是真正提高民生質量的關鍵。

看著安國從一片混亂中逐漸穩定下來,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態,蕭彧內心是欣慰的。

盡管目前百姓的生活水平依舊很低,也才勉強填飽肚子,未來的路還有很長,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相信會越過越好。

他與阿平,還有後來者,都要不忘初心,堅持朝正確的道路前行,便能開創出真正的太平盛世來。

十月,吉山帶著船隊回來了,這次回來的船只比去時多了二十多艘,都是沿途國家跟著過來的商船。

這次旅途並非一帆風順。從波斯灣出發之後,船隊遭遇了風暴,由於船只過密,有兩艘船被風浪掀起撞在了一起。

兩艘船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其中一艘波斯船損毀嚴重,許多船員在碰撞中落水,其中有兩名落水後沒被救上來,喪命於大海之中,這一船貨物也沒來得及搶救,幾乎沉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