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二更]564

劉談來宣室的路上已經將思路整理了一遍,哪怕他自己不行,但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經歷的科舉變更足以讓他應對任何問題了。

只是在研究怎麽進行科舉之前,劉談先說了他對於蔭職的看法。

不得不說,劉談這個態度讓桑弘羊和王卿都松了口氣。

他們這些大臣都比較敏銳,比一般人更能明白科舉會對他們造成什麽樣的沖擊。

有人能夠一步登天,成為皇帝的寵兒,若是運氣好說不定還能開創一個大家族,而就算不能一步登天的那些人也會擠占大家的生存空間。

簡單來說,貴族做官不像是以前那麽簡單了,以前就是哪怕你再草包,只要出身夠好就有官做——皇帝特別煩的那種除外。

所以科舉不僅能夠加大朝堂的鬥爭,甚至也能加大貴族彼此之間的鬥爭。

當然站在丞相和禦史大夫的位置上,他們兩個也覺得那些草包就不該進朝堂,一天天除了拖後腿還能做什麽?

但是作為父親、祖父,他們又忍不住為自家兒孫擔憂——誰家還沒幾個蠢貨呢?

所以之前他們就思考過一定要先將貴族的待遇給弄好才能說其他。

結果北境王自己先提出來了,這讓兩位放心了下來,不得不說他們之前隱隱擔心北境王會站在寒門子弟那邊。

反正這位出格的事情做得多了,也不在乎一兩件。

好在這兩位還有理智。

不過蔭職這個體系太龐大了,桑弘羊和王卿兩個人都覺得哪怕只是梳理這個體系都需要一段時間。

可問題是劉談是誰啊,他可能不記得別的,但一定多少記得這些東西——哪個學歷史相關的能夠越過官制這種東西呢?

官制是一整個體系,不可能只研究金字塔頂端的那幾位,而且就算只研究那幾位也能通過這些人的履歷看出一些。

劉談說道:“蔭職的話,其實完全可以從個人資質下手,讓他們去九卿手下做書吏,如果喜歡領兵的就直接入職羽林衛等一些護衛,反正怎麽操作都看當事人的選擇。”

無論是羽林衛還是書吏基本上都是不限制人數的,或者說是不限制貴族人數,不可能整個羽林衛都是貴族吧?總要有長安周圍的良家子入選。

最多也就是貴族多的時候良家子就少一些,貴族少的時候良家子就多一些。

書吏同理。

這兩個職位聽上去位置都不高,但實際上也不是什麽人都能去的,書吏是最能接觸到國家大事的那一波人——他們掌管著九卿的書籍之類的東西,甚至很多文書都需要他們過目,通過天長日久的耳濡目染,十分能夠提升政治素養。

而且劉談還打算讓這些人進行輪值,九卿各個部門都輪值一遍,綜合一他們在各個部門的表現記入档案,到時候就能看出這個人到底最適合什麽。

當然那些什麽都不行的草包,肯定是沒有升值機會的,終其一生也就可能在書吏的位置上混一混。

這樣一看,仿佛區別不大,甚至還給了貴族更多的機會。

然而實際上是多加了一份考察,以前草包能夠渾水摸魚通過熬資歷提升,現在就算資歷夠了,如果你的資質不夠,那麽對不起,跟你沒關系。

劉談甚至還拿出了更加詳細的方案,這個也是經過數千年考驗的,當然,他不可能真的將後世的那種方案拿出來,不合適。

但就算是拿出封建王朝那些注定已經被推翻的東西,也足夠大漢用許久,並且進行一個平穩過渡了。

桑弘羊和王卿兩個人原本想著無論北境王說什麽,他們都必須謹慎地挑出他的錯處讓陛下注意改進,倒不是跟北境王作對,而是謹慎總是更好的。

然而事實就是等他們真的想要找問題的時候,卻發現根本跟不上北境王的思路。

只能愣愣聽著劉談說,還沒回過味來,對方已經開始進行下一個節點了。

其實劉談倒也不是故意這樣,他也沒把這個場合當成自己的個人秀,他只是對自己拿出來的這一套制度有信心而已,所以他會禮貌的停下來詢問在場的所有人有沒有聽懂,有沒有哪裏有意見。

劉徹是不會參與的,他需要的是下面人找出問題來給他看,要不然什麽問題都讓他來找,他不是要累死嗎?

劉據倒是有心認真聽,然而他也跟桑弘羊他們一樣,聽的時候聽不出什麽問題,想要仔細思考卻又來不及,只能囫圇吞棗一樣繼續聽。

可劉談還真以為他們是沒意見呢,他非常知道這些人在大朝會小朝會上什麽德行,別看一個個人模狗樣,真的說到著急的地方動手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說他們會安安靜靜地聽著不發表任何反對意見,劉談自己都不信。

等他說完之後,他就長出了口氣:“蔭職體系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不過現在我說的也只是簡略方案,還有更深入一些的,那就只能一點點商量了,接下來就是科舉,其實比起蔭職,科舉就簡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