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二更]549

劉徹覺得事情有點不太對,他明明是過來教育他兒子的,怎麽說著說著仿佛是他的錯了?

實際上劉談就是覺得是他的錯,他要不是折騰這麽一遭,哪至於出這麽多事情?

劉徹臉也板不下去,只好說道:“你……你以後不要做這麽危險的事情,當心移了心性。”

他不是覺得劉談對付劉屈牦有問題,他只是擔心劉談用過這種方式之後會覺得這樣走捷徑很方便。

他不在乎酷吏的手段,也不在乎一些朝臣的手段,但他擔心他兒子會因此變得心胸狹隘。

劉談果斷說道:“北境國還是兒臣說了算的。”

如果在北境國哪裏用得著他這麽費勁啊?他看誰不順眼直接開口,自然有人幫他辦事。

當然一般他看不順眼的人大多也都是沒什麽本事的,真有本事的人他才不會跟人家過不去呢。

看看桑遷,一開始剛到北境國的時候不識時務,非要找事情,劉談當然要收拾他,但是等這個人踏實下來之後,發現他的確是家學淵源是個能吏,劉談也不吝於提拔他啊。

劉徹無奈地搖了搖頭,他這個兒子總是有無數個理由。

他幹脆也不在這件事情上糾結,直接轉移話題問道:“剛剛你說的船隊,怎麽說?”

劉談提起這個就來精神了,他直接說道:“父皇這次也看到了,咱們的船在天氣沒問題的時候行駛距離並不短,就算天氣不太好,只要不遇到狂風暴雨也沒什麽問題,所以兒臣覺得海運可以更加重視一些,從齊郡那邊的港口,甚至揚州等地方的港口往南,然後繞到交趾國再去其他國家,能夠將我們大漢的商品運輸過去,同時也能買來那些地方的商品,兒臣記得之前從交趾國貢獻上來的一些貢品也還不錯,很多都不是交趾國出產,也是他們跟別的國家交易而來。”

劉徹聽後一臉的若有所思:“只是我們也不知道都有哪些國家,正巧可以派人打探一番。”

劉談果斷說道:“打探什麽啊?直接問交趾國王,或者讓大王子說出來好了,兒臣相信他們願意開口的,更甚至他們或許會說出跟他們有仇的一些國家,然後等到了那些國家之後,再去想辦法打探周邊國家,到時候大漢的輿圖或許能夠更加全面一些。”

那些國家雖然距離大漢很遠,但正是這樣雙方才能更加心平氣和的交易往來,因為國土不接壤就意味著彼此之間沒有利益之爭 ,也沒有國土之爭。

劉徹聽後也頗有些心動:“這倒是個辦法。”

劉談更是說道:“一開始跟那些國家交易我們肯定一般都用以物易物的方法,如果到了後期能夠在那裏使用五銖錢就好了。”

劉徹有些意外問道:“用五銖錢?為何要用五銖錢?”

以物易物是最公平的方式,用五銖錢的話反而不好定價,劉徹不明白劉談到底為什麽這麽做。

劉談認真說道:“這個涉及到一些錢財問題。”

實際上是涉及到一些經濟學的知識,只不過這個時候大概還沒有經濟這個詞,所以劉談幹脆就換了一種說法。

他繼續說道:“用五銖錢最簡單的道理就是若是再發生連年征戰耗空國庫這種事情,我們完全可以將風險轉嫁給其他國家。”

劉徹聽後面色有些嚴肅:“你繼續說。”

劉徹這些年已經很少再動兵,並不是他不想動兵,而是不能,國庫無法支撐,他還沒有真到為了自己的個人功業而不顧大漢壽命的地步。

更何況若是真的打到亡國,到時候那些事情就不算是功績,而是他的失敗。

可這並不代表劉徹真的甘心一直容忍匈奴或者其他外族,他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等到耐心告罄的時候,就是大漢再次動兵的時候。

劉談組織著語言說道:“簡單來說,就是大汗不能無限制地鑄幣,五銖錢鑄多了只能造成它的貶值,甚至造成錢幣體系的崩潰,所以哪怕國庫空虛,大司農等人想到的也是怎麽從民間斂財,而不是讓父皇隨意鑄幣,那麽如果我們跟其他國家的交易都用五銖錢的話,這個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我們完全可以多鑄幣,然後用五銖錢從那些國家買來貨物,拉到國內進行買賣,讓民間的錢財流入國庫,這樣多少能夠維持大漢的交易穩定。”

劉徹在這方面並不如何擅長,但他還是聽得很入神:“可若是那些國家先崩潰了呢?”

劉談攤手:“他們崩潰只能是我們少了一個交易對象,但跟我們有什麽關系呢?這個並不會影響到我們,甚至我們還可以跟其他國家借債。”

“什麽?”劉徹皺眉:“大漢乃是天朝上國,怎麽會需要跟那些國家借債?”

劉談攤手:“只要有利可圖就行,何必拘泥呢?更何況說是借債,還不還不還是我們說了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