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2/4頁)

這小半年裏,方年一次都沒遇上。

就好比方正良雖然就在鄰縣務工,偶爾也回家,但方年也一次沒碰到。

跟方年每個月只放兩天假也有關系。

方芬芬後面跟著個默不作聲的小男孩,叫方海,比方歆大一歲多,從小就少言寡語很內向,都不喊人的。

方年喊了句小海,方海也沒應聲。

方正良故意冷臉說了兩句,也沒用。

正說著話,住在北側的伯伯伯母兩口子推開大廳那側的門走了進來。

方年一邊幫著去泡茶,一邊喊了聲伯伯伯母。

方歆有樣學樣的跟著喊。

“哦呦,年哈寶今年長得硬是高大威猛。”

方正斌瞧見方年後,嚯了一嗓子。

方正國連忙笑呵呵的招呼,散煙。

方正斌是方年的伯伯,年頭到年尾都沒在家,伯母也一樣。

他也是一兒一女,年紀比方年大不少,看樣子今年不回家過年。

方年與堂姊妹間相互的聯系不多。

比如比他小的方芬芬,雖然兩人都有手機,但都不知道對方的電話,更沒加QQ什麽的。

方海就不說了,跟方歆在一個學校不同年級,方年偶爾回家碰上,也是喊不應。

至於伯伯家的堂哥堂姐,年齡相差有點大,都在各地工作三五年了,基本見不到,就更別提有什麽聯系了。

這種現象,前世在方年高中畢業後直接步入社會三四年才改善。

堂姊妹間才逐漸有聯系。

隨著方年逐漸掙紮出名堂來,聯系也越多……

……往年年邊上,三家多聚集在方正斌家,本來飯後方年還打算去叔伯家走走,沒想到他們先過來了。

即便是親兄弟之間,也一樣有各種心思。

且不管別的,老方家南側的兩條護坡墻和三百平的大地基還有那個雜屋,就說明很多問題。

現在也算是情理之中。

方年不知道別人怎麽想,他心裏是多多少少有點自得。

剛好十個人圍坐在火爐旁,談天說地。

方年跟方芬芬他們幾個都很少插嘴。

不覺間,就聊起了方年這些後輩們。

方正斌作為老方家目前最大的那個,嗑著瓜子道。

“老三,你們家年哈寶讀書怎麽樣了,聽林鳳說還行的樣子?”

方正斌一直都是喊方正國老三。

算算都得是四五十年的習慣了。

“還行。”方正國笑呵呵的道。

“重本沒問題。”

方正良接過話頭:“現在高三考試能打多少分了?”

“六百多。”

林鳳不驚不喜的說著,喝了口茶。

比起一開始知道方年成績好起來時的張揚,現在林鳳女士顯然內斂了許多。

“這是北大清華的苗子啊!”

方正斌吆喝一聲道。

“我們老方家很久沒出過大學生了,到方年身上終於有希望了。”

林鳳連忙自謙一句:“北大清華還差得遠。”

“年哈寶說自己不喜歡去京城,不打算報考北大清華。”

方正良挑著眉毛很意外地說道:“這你就得說說方年了,北大清華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不能怕路遠什麽的。”

“就是就是,能考上為什麽不去,說出去都光榮……”方正斌也跟著說道。

“……”

林鳳解釋了一句:“方年想去申城的復旦。”

“復旦跟北大清華差不多,就由他去了。”

“……”

相較於京城,方年確實更偏向申城。

如果不是陸薇語要更晚才去羊城,方年可能會選擇在羊城的中山大學。

不過去中山大學的話,就會選漢語言文學。

前世方年在京城待過小半年,始終喜歡不起來。

他也不是個給自己找罪受的人……

……聊完學習之後,話題就轉到了房子上面。

方正國家裏忽然搞大建設,身為方正國的親兄弟,方正良和方正斌也是很關注。

“老三,我還沒看過你們新房的圖紙呢。”

方正斌笑呵呵的道。

方正國連忙起身去取圖紙,拿過來後一邊展開一邊興致勃勃的道:“這個圖紙是年哈寶請人設計的,說是中式宅院,跟以前一樣,要封頂蓋瓦。”

“……”

方正斌跟方正良也是邊看邊指指點點。

“哦呦,難怪在外面就聽說你要搞大建設,這蓋出來硬是得威武大氣。”

“這個房子的樣子真好看,我那房子蓋早了。”

“……”

三個大男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

說到高興處,方正國連忙散煙。

比起以往的摳搜,那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沒怎麽吱聲的方年對這一點甚為滿意。

“又是砌墻,又是蓋雜屋,還要起個這麽大的房子,聽說這錢都是方年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