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清明上河圖(6)(第2/3頁)

卿八沒有去食堂吃午飯,而是從衣櫃裏取出餅幹飽腹,抽出《益民學院志》和《齊都志》看了起來。

《齊都志》講的是齊朝都城的風土人情,以及歷史變遷,是很有名的史料。不過卿八發現,《齊都志》記載的,只有齊朝以後的事,齊朝以前,齊都叫什麽,有哪些歷史名人在這發生了什麽歷史大事,沒有記載,像是齊都歷史,是從齊朝開始一般。

留意到這點,卿八前往圖書館,看各朝歷史。

各朝歷史沒問題,齊都以前的卞朝,更久以前的遠古,都有記載。但卿八卻又留意到另外一個信息,齊朝之後的歷史,沒有其他大小國出現,像是齊朝之後,只有一個朝代一個國家一般。

卿八眼珠子動了動,找到更多史記查閱。

日薄西天,卿八活動下因為長期保持一個姿勢而有些僵的脖子,將手中卞史放回書架,與圖書館老師打聲招呼後,正要離開。

這時,圖書館老師問:“卿主任,您怎麽看《清明上河圖》?”

卿八扭頭,望向圖書館老師。

圖書館坐館老師,是比校長年紀還大的老者,他頭發全都斑白,臉上也長滿皺紋,不過蓄著發白的山羊胡,頭上白發也紮起,有種精神矍鑠的感覺。

他望著卿八,眸光平靜,好似只是隨意一問。

卿八心念一動,道:“是一副很有價值的作品。”

“聽說您對丹青有所研究?那您瞧過李一民先生以前的畫吧,您覺得,《清明上河圖》這幅畫,李一民先生有哪些突破與改變?”

卿八定定地瞧向圖書館老師,道:“李一民先生,變得士氣昂揚多了,或許他畫這幅畫時,以為自己正當壯年?”

“又或者他忽生‘老當益壯,不墜青雲之志’的志氣,一氣呵成之下,完成這副作品。”

圖書館老師短促地笑了下,道:“卿主任對丹青,果真研究得很深,感謝您的答疑。”

卿八沒走,她道:“我倒是有一個疑問。”

“卿主任,請問。”圖書館老師笑道。

“圖書館內的資料,是受你操縱的嗎?”卿八問,“比如那本《人類起源》,我第一次看時,因為我注意力是在《人類起源》上,書內內容呈現的便一直是人類起源相關知識,現在我拿起同一本書,我留意人類文明進步的各個朝代,關於這方面,這次這本書便詳盡了不少。我很確定,這些知識,上次我看時,還沒有。”

圖書館老師笑道:“一切都在規則之下。規則,是最公平的。”

卿八聞言,道:“我明白了。”

圖書館老師點頭,道:“卿老師再見。”

“再見。”

卿八回到辦公室,先午睡,之後前往教學樓。

老師辦公室內,教師大多都在。

卿八道:“我很高興,諸位還活著。”

蜜思張應了一句:“我也很高興,您還活著。”

蜜思張說膽子小吧,是真的小,被嚇嚇就跟只小老鼠一樣,什麽小動作都不敢做;要說膽子大吧,也大,經常忍不住想刺刺兩句,做些小動作。

此時她又忍不住刺卿八。

而在卿八瞧過去時,又慫慫地縮成一團,露出個討好的笑。

卿八坐在她原本位置上,道:“諸位,我最近在研究《清明上河圖》,根據各位的專業知識,你們都有什麽看法?”

語文老師率先開口,“《清明上河圖》並不十分寫實。《清明上河賦》裏,是‘太守通衢行’,但《清明上河圖》裏,坐在馬車通衢行的不是太守,而是宰相。齊朝宰相白澤紋,透過車窗泄露出的衣袖一角,可以認出那是白澤。有史學家指出,這裏暗示李一民先生其實是想當宰相的,但自知無宰相才,只能在畫中實現。”

而眾所周知,李一民先生曾說過,自己從未有過入仕之心,朝廷幾次請出山,皆推拒不去。

“鄧老師是覺得,《清明上河圖》為李一名先生所畫,暫且存疑?”卿八問。

鄧老師連連搖頭,道:“我沒這般說,我只是說出史料記載。”

卿八點點頭,沒說信與不信,視線一移,望向其他老師。

歷史老師這時開口,“按照史記記載,李一民先生,一生只癡迷於畫,有‘畫癡’‘畫魔’之稱,據說《清明上河圖》是他嘔心瀝血之作,為畫這幅畫,他曾多次拜訪其他畫派大家,放低架子求學。他求學時,身邊只有一個書童服侍,猶如那些年輕書生。據說,正是因為他這般態度誠懇,將自己放到求學晚輩地位,那些大家才願意出言教導。”

“十年求學,五年作畫,李一民先生耗費十五年,終於畫出這驚艷絕倫的《清明上河圖》。”

“當然,史書上也曾有言,這個書童,其實不是書童,是他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