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到底是誰懼怕競爭?中國商人正在奮力與國際接軌, 我們呢?》

“如果我沒猜錯,林小姐,這位K.伍德先生, 就是你的化名吧?”

在酒會的輕柔室內樂伴奏中, 赫德手持新一期的《北華捷報》, 故意掛上單片眼鏡,仔細從頭看到尾, 然後面對林玉嬋, 不無尖刻地提出了一句靈魂拷問。

上海廣方言館成立一年,學員成績優異, 據說在京裏寄來的統一考卷中, 成績吊打北京同文館的學員——要知道,上海廣方言館的學員都是出身平民, 而北京同文館的高徒, 都是科甲正途、甚至功名在身的才子。

玉不琢, 不成器。再聰慧的苗子,碰上拘泥不化的教師和文法不通的教材, 也學不成真本事。

上海輕松躺贏。

赫德因此大受褒獎, 朝廷命他擴建學校, 多招學生, 增設更多的科目。

赫德也兌現承諾,在慶功會上, 宴請了所有大小功臣——包括許多華人教員和他們的家眷。林玉嬋也收到了請柬。她欣然赴約。

當然她也不是來玩的。不過赫德上來就拿著報紙問她這事, 林玉嬋始料不及。

她從容笑道:“我的英文寫作水平您是知道的……”

“唔,也是。”赫德又掃了一眼報紙, 尖刻地表示贊同,“應該不會進步得這麽快。報館的人也應該沒時間幫你做文法校對。這可真是奇怪。居然會有外國人對中國商會的事感興趣。”

接連兩期《北華捷報》上, 都刊登了關於義興商會的新聞,這份曝光量讓人咋舌。

而且有趣的是,第一次報道——也就是E.C.班內特寫的那篇,口吻充滿偏見和敵意,通篇都是臆測,認為這個中國人組織的商會涉嫌壟斷和黑惡勢力,對在滬的洋人而言是個巨大的威脅,呼籲大家警惕。

這篇報道迎合了大多數洋人對於中國人的偏見和厭惡,因此發表以後,深受追捧,不少讀者來信表示贊同。

而這第二篇報道,也就是赫德手裏拿著的這一篇,署名K.伍德,行文就客觀得多。在寥寥幾段文字裏,他不僅簡單介紹了義興商會的成立宗旨(幫助中國商人與國際接軌)和運作方式(十分友好的商業氛圍,像每周下午茶一樣的和平小聚),而且還隱晦地暗示,一些外國商人看不慣中國人組織商會,竟而想方設法破壞它的名聲,實在是很沒品的行徑。記者呼籲,背後捅刀的行為只會增加巡捕房的工作量,只有華夷商人公平競爭,才能帶給上海長久的繁榮。

赫德又將這最後幾行字掃了一眼,笑道:“現在我確信這篇文字並非出自林小姐之手了——寫它的作者應該不是個生意人,瞧這滿口‘公平競爭’、‘共同繁榮’之類的大詞,商人可不會有這般浪漫主義的胸懷。”

林玉嬋小小的不服氣:“我覺得我也是個理想主義者呢。”

“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不是一回事,親愛的小姐。”赫德懶得跟她解釋名詞,轉而好奇:“那麽這篇報道到底出自何人之手,我還真的很想知道。住在租界的普通僑民,一般不會對中國人的事務關注太甚……還是說,《北華捷報》為了銷量,寧可自打自臉,底線都不要了?”

這兩篇接連發表的、相互矛盾的報道,很快引起了巨大的讀者爭論。報館已經接到無數情感激烈的讀者來信,要麽支持E.C.班內特,要麽聲援K.伍德。報館別有用心地選取了雙方的代表言論,同時發表在副刊上,點燃又一波輿論。

近來上海另有新興報紙,譬如字林洋行所辦之中文《上海新報》,價格低廉,字大易讀,大有和《北華捷報》分庭抗禮之勢。

因此《北華捷報》刊登矛盾報道,引發讀者口水仗,無疑也是故意引戰之舉。

不管怎樣,E.C.班內特和K.伍德兩位劍走偏鋒的匿名記者,在英語圈子裏是徹底火了。

赫德自然不會像普通讀者那樣,被報紙牽著鼻子走。他一眼斷定:“無疑,林小姐認識他們(them)。這真是一場漂亮的營銷。”

侍應生經過,林玉嬋趁機要了一枚熱騰騰蛋撻,一邊吹,一邊笑盈盈搖頭,表示你猜錯啦。

赫德驚詫,睜著一雙深深的眼睛,審視地打量一下林玉嬋,然後改口。

“林小姐認識‘他’(him)——這兩位匿名記者,不會是同一個人吧?”

林玉嬋嘴角綻出微笑,再次搖頭,否認了赫德的猜測。

“您該去招呼其他客人了。現在我要去認識點新朋友。”

趕緊溜號,把一臉難以置信的赫德晾在身後。

兩位記者當然是同一個人——不過是個“她”(her)。

康普頓小姐做客商會,親眼目睹了“洋人授意、掮客煽動、暴民堵門”的鬧劇,手中的鋼筆蠢蠢欲動,不回去寫點什麽,對不起她一身的文學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