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2/4頁)

“聽起來——聽起來?”金能亨簡直要炸了:“你們的發表文章之前,不花一分鐘時間認識一下作者?”

“有這個必要嗎?”康普頓先生聳肩,“很多人出於種種考慮,會匿名給本報投稿。只要內容質量足夠過硬,我們都會擇優發表。你知道,有時候撰稿人的名氣和身份會影響編輯的判斷,而匿名發表更可以保證,稿件的質量是我們唯一優先考慮的因素……”

康普頓先生嘴裏說著官樣套話,心中卻默默思忖。這個陌生的E.C.班內特,雖是第一次投稿,但文筆很老道,寫出的新聞真實可信,顯然經過了深入的實地調研和考察,費了不少心血。

並且他深諳《北華捷報》的風格和特色,寫出來的文章完全符合主筆們的口味,也非常了解這份新辦副刊的綱領。稿件寄過來,甚至用不著太多的詞句修改,基本上是原稿直接付印。

這人肯定和報館頗有淵源。

康普頓先生也有過猜測。難道這個E.C.班內特是他手下的某個實習生?是某個他經常合作的撰稿人?

可是他暗地裏旁敲側擊,問了一遍,發現誰都不太像。

上海租界裏洋人不多,各種圈子互相重疊。若真有這麽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那就像布袋裏的錐子,遲早露出尖來。可康普頓先生驚訝地發現,這位E.C.班內特先生,竟然真的無跡可尋。

難道……是懂英文的華人?

不可能。多年的筆耕經驗帶給他準確的直覺。E.C.班內特的遣詞造句,對俚語和典故的運用,以及字裏行間展露出的立場傾向,是如假包換的英國人無疑。

康普頓先生疑惑了幾天,也就放棄追究這種細枝末節的小事。

畢竟,人家既然選擇匿名,那就是希望報社尊重他的隱私,不必刨根問底。

反正E.C.班內特帶來的這篇報道,反響非常熱烈,讓首期《船務商業日報》銷路開門紅,這就夠了。

想到“銷路”二字,康普頓先生默默露出笑容。

對面的金能亨經理已經踱了十幾圈步子,像個即將沸騰的水壺一樣,咕嘟咕嘟積攢著火氣。

“我不認為這篇報道算得上中立。”水壺終於頂開了蓋子,他氣沖沖地說,“最近貴報對華的立場一直十分曖昧……”

康普頓先生微笑,重申:“我們的立場一向中立。”

才怪。

報紙也是要盈利的。過去讀者大多是租界僑民,因此文字上自然偏向歐美立場。不過近年來租界大批湧入華人,其中不乏能閱讀英文的知識分子。這些人逐漸成為了訂閱用戶的主流。甚至有傳言,某個化名訂閱的用戶,正是冉冉升起的清國政壇新星李鴻章。

自從前年年末,《北華捷報》偶然報道了一篇“華人紳士和洋人巡捕互毆,巡捕黯然道歉”的小片段,報館人員發現,華人訂閱者數量更是與日俱增,大概是希望在報紙上發現越來越多的類似爽文。

《北華捷報》自然也慢慢審視立場,雖然不會完全站在中國人角度,但至少,一些明顯敵視華人和清政府的稿子,過審會困難些。

更別提,眼下英國的對華政策,已經從“強硬武力壓制”慢慢轉型為“協助中華帝`國恢復秩序,保障列強在華權益”。簡而言之,更友好了。

打完巴掌,該給甜棗。揍人也得有個限度,不能把人給揍死。

這是眼下英國人的政治立場。康普頓先生想,美國佬頭腦簡單,不理解也正常。

更何況……

康普頓先生想起自己那可愛的褐發小女兒。她每周雷打不動,跑到一個華人姑娘那裏參加什麽茶話會,經常帶來一些街頭巷尾的新鮮段子,讓他這個久居中國的僑民都耳目一新。

不知不覺,也影響了一些他對中國人的看法。

這些內情當然不足為外人道。康普頓先生又啜一口紅茶,看到金能亨經理一屁股坐在他辦公桌對面,抓起一支鋼筆,一句一句的劃線。

“好,康普頓先生,那我問你,一次失敗的貨運,為什麽被你們描述得像英雄凱旋一樣?”

業內都在傳“義興船運蒸汽輪首航折戟,面臨巨額索賠”的笑話,可是被那個該死的E.C.班內特的春秋筆法一寫,發表到公眾視野,竟成了王者歸來!

好好一個商業報紙,頭條報道硬是寫成了連載冒險小說,這銷路能不好嗎?

康普頓先生笑答:“您不妨仔細讀讀這篇深度報道。這個華人船隊面臨十倍於他們兵力的匪徒,勇敢周旋,果斷開火,以至於將匪徒全殲,己方無一人殞命,整個過程都寫得清清楚楚,堪比一場歷史書中的經典戰役——如果這都夠不上凱旋的標準,那麽凱撒、大流士和拿破侖的事跡,怕是要從歷史書上撤下去了。我們的讀者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聰慧紳士,我相信任何一個人讀完這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都會一致認為,在這次船隊與匪徒的對決中,勝利的必然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