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意外真相(第2/2頁)

“宣統?這是清朝的一個年號嗎?”有人問道。

“是的!宣統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的年號,在位的時間很短,只做了三年的皇帝。這個時候的青花瓷也有高品質的,很多都是仿古瓷,比如仿康熙的。不過,由於時代的進步,此時制瓷已采用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所以宣統瓷已具有現代瓷的特征。

所以,它看上去,有點像現代的瓷器。”

或許,也正是這樣,之前那位給三萬價格的買家才沒有下決心花錢買走吧!

事實上,宣統年間的青花瓷為了滿足市場需要,特別是滿足廣大農村市場的需要,民窯粗瓷產量大大增加,間或生產少量仿古瓷和藝術瓷,中档瓷器幾乎不見生產,給人們的印象是景德鎮瓷業急劇衰落,這正是受當時形勢所迫的寫照。

眼前的這一件碎掉的還好,屬於官窯的,品質還算過得去,所以它的價值應該在八萬左右。

“要是沒有這個款識,怎麽區分?”徐宏認真地問道。

“看胎釉吧!如果把同治、光緒、宣統三朝同類的青花瓷盤作一比較,宣統瓷胎最薄,其次是光緒,最後是同治。

還有就是青花料,從宣統開始,青料開始使用進口的化學青料,這不難鑒別。”胡楊笑道。

村民卻問:“那這瓶子原本值多少錢?”

這是大家都最關心的問題,就連那位想要逃避責任的男子也緊張地看向胡楊。

“瓶子的品質,在當時來說,不算頂尖的水準,只能說是官窯瓷器中的中等水平。加上瓶子的型號不大,等因素,依我看,它也就是八萬左右,上下一萬的幅度浮動。”

有了這句話,該怎麽賠償,村民已經有了主意,紛紛跟胡楊表示感謝。

“客氣,我只是看不慣這種行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