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祖傳戰甲(第2/2頁)

要是那樣的話,就最好不過了。就是山裏的東西寄出去不方便,需要人工搬到鎮裏去寄寄郵政。

但不管怎麽樣,這也是一條出路,對他們村子來說,意義重大。

隨後,兩人商量著,山裏有點什麽可以開發的。

……

胡楊他們繼續往裏面走,各種古怪的物件都有,完全就是一個古玩市場嘛!甚至比普通的古玩街,這裏的東西還要豐富,甚至來自全國各地。

雪區的法器、新疆的弓箭和馬鞍、雲南的銀器、景德鎮的瓷器、石頭、家具等等。

華仔看著眼前攤位,被掛起來的一件盔甲戰衣,不知道要說點什麽好。賣家非要說是自己祖先明朝時候就留下來的。

中國古時候朝代眾多,戰爭頻發,作為戰鬥時最主要防禦武器的鎧甲也是千式百樣,種類繁多。

其中,比較經典的,就有秦朝的鐵甲。

秦代鐵甲是兵馬俑中最常見的樣式,這類鐵甲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壓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壓上片,以便於活動。

不過,鐵制品容易生銹,保存幾十年都艱難,留到今天幾乎是沒有的。

然後,就是漢代魚鱗甲,西漢時期的鐵鎧經歷了由粗至精的發展過程,從用較大的長條形的甲片編的劄甲,逐漸發展為用較小的甲片編的魚鱗甲;由僅保護胸、背的形式,發展到加有保護肩臂的“披膊”及保護腰胯的“垂緣”。

“唐代當數明光鎧為代表,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和偉大的時代,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地位在當時來說應為世界第一。”胡楊跟大家解說道。

胡楊記得,唐朝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錘、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十三種,可謂是品種齊全。

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重量更加輕,但是防禦力卻大大的提升,而且造型相當美觀。

然後就是宋朝的步人甲,其防護範圍包括全身,以防護範圍而言,是最接近歐洲重甲的中國鎧甲,但是也沒達到歐洲重甲那種密不透風般的防護程度。

明代有山紋甲,以銅鐵為之,甲片的形狀,多為“山”字紋,制作精密,穿著輕便。

清朝的則是八旗軍鎧甲,是在堅厚的綿或絹的布料上鑲嵌有鐵片,並用銅釘固定的一鐘鎧甲。看上去,就像一件綿大衣一樣。

“很明顯,這就是一件清朝的棉甲,臃腫。”胡楊說道。

“那麽,也就是古董啦!”華仔回應道。

雖然不是明朝的,但清朝的也有兩三百年了吧?

老蘇笑道:“問題是,誰會收藏這種戰衣,又不是將軍級別的,沒有什麽收藏價值。”

要是將軍級別的戰甲,制作精良,還是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價格也還算可以。可普通的戰甲,不要說清朝的,就算是秦朝的也不一定值錢。

而眼前的這家夥,非要買兩萬多。雖然圍觀的人多,但沒有一個人有興趣,僅僅是看看熱鬧而已。

胡楊卻說道:“其實,買下來也不虧。”

呃!老蘇皺眉,並不是覺得胡哥唱反調不高興,而是驚疑不定,認真想是不是自己看錯什麽。

胡楊補充:“戰甲不值錢,但戰甲上掛著的短刀,似乎挺不錯。”

這種短刀,是清朝八旗子弟把玩的典型獵刀。

大家也知道,在清朝,八旗子弟就是混吃等死的份,一個個紈絝得要命,整天琢磨著怎麽玩,怎麽享樂,那怕家裏並不富裕。

清朝這麽腐朽,事實上,跟這些八旗子弟有很大的關系。每年,清朝都要拿出非常多的財政收入,去養這麽一群龐大的八旗子弟,能不被拖垮嗎?

聽了胡楊的話,老蘇猛地將目光落在戰甲上掛著的短刀,很不起眼,刀鞘好像是皮革做的,所以很多人可能不會注意到。

既然胡楊這麽說,那麽他就沒什麽興趣拿下,老蘇就不客氣了。

最後,他好說歹說,終於兩萬元買下來。在圍觀的人看來,這家夥是個冤大頭,兩萬元買一件清朝非常低級的戰甲,有什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