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眷通寶(第2/3頁)

“假的吧?”小高忽然說道。

嗯?假的?怎麽說?

“你看出什麽破綻?”溫文浩忍不住問,有點驚奇。

胡楊笑了笑,沒說話,似乎已經知道小高要說什麽。

“你看這‘眷’字,多了一橫,很明顯呀!”小高有點奇怪,這麽明顯的破綻,難道胡哥和浩哥都沒有注意到嗎?

“哦!你說這個字,這不是破綻。我聽說,真正的天眷通寶,確實是多一橫的。少一橫的,才是假貨。”

啊!

小高和他的女朋友小雯等人都吃驚,很意外,難道古代的‘眷’字,就是多一橫的?不然的話,為什麽要這麽做?要知道,貨幣可是很嚴肅的物品,有一點瑕疵都是不允許的。

胡楊點頭:“不錯!天眷通寶,是金代的貨幣,存世量極其稀少。”

大家也應該清楚,金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跟宋朝是對立的關系。嚴格上,這不是中國古代的王朝,但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金朝,不僅經濟、政治,還是文化,都非常主動一步步漢化。

就拿貨幣這一項,完全就是照搬宋朝的制度。少數民族都不怎麽會管理國家,官員很大程度上依賴漢族,這也是為什麽廣義上他們也屬於中國古代王朝的理由。

只見眼前的這枚銅錢,面文為楷體,直徑3厘米。天眷通寶平錢為楷書體,右旋讀,其中“眷”字多書一橫;而“通”字寫法頗肖南宋“建炎通寶”之“點建”錢的寫法,“寶”分作三筆,甚奇。該錢光背,棕褐色包漿,字間有入骨銹,制作精整。

“錢幣面略深而背稍淺,穿口幹凈利落,與當時時代特征完全吻合。應該是真品。了不起,好像這枚銅錢的存世量,目前只有三枚。不對,加上這枚,應該是四枚了。”溫文浩愛不惜手地說道。

小高他們一臉吃驚,存世量才三四枚?

難怪,難怪價值百萬以上,物以稀為貴嘛!這道理,就是不懂古玩的小雯也能理解。

“金朝存在的時間,應該有一兩百年吧?他們的貨幣,怎麽可能只有三四枚存世?”小雯難以理解,是這一點。

要知道,貨幣是非常常用的東西,在當時是大量生產。雖然說,到今天,已經過去了上千年之久,但也不可能只留下那麽三四枚吧?

這問題,一聽就知道是菜鳥問出來的。

小高連忙跟自己女朋友解釋:“小雯,你不能這麽想。金朝是存在不短時間,但就連我們新中國,成立也只有幾十年。可這幾十年裏,人民幣換了很多套吧?

同樣的道理,金朝也有很多貨幣,每一個皇帝都可能鑄造一套貨幣,甚至是幾套。天眷應該是一個年號,存世的時間可能不長。胡哥,你說對不對?”

胡楊點頭:“嗯!分析得不錯。‘天眷’為金熙宗完顏在位時的年號,時間不太長,前後不過三年。”

前面提到,金朝漢化非常嚴重,崇尚漢家文化,而金熙宗更是從小就接受漢家文化的教育,漢家文化深入他的骨髓。

在金國開國之初,曾采用“以物易物”的貿易方式,其“賦稅之征,亦無常,隨用度多寡而斂之”,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得不過渡到遼、宋舊錢階段。

正因為當時所用遼、宋舊錢和偽齊鑄錢已經基本能滿足商品流通和邊貿需要,故沒有必要自行鑄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行鑄錢底子薄,成本高,缺少原料資源之故。

熙宗朝雖然也未正式鑄錢,但崇尚漢制,接受漢文化的同時,貨幣文化也是熙宗大一統觀念和皇權思想不可缺失之部分。

天眷錢作為套錢,帶有試鑄的屬性。從而可見,由於漢制改革,金熙宗有意開鑄新幣,而且也具備了鑄幣的條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鑄幣計劃未能成行,史料和文獻中也無鑄錢記載。因此,天眷錢也被隸定為古錢幣綱要大珍。

“天眷錢,一百多萬早就是老黃歷了。最近兩年,也有拍賣,價格已經超過三百萬。”胡楊補充。

此話一出,就連芳姐也都慌了一下,連忙開口:“那還是胡弟你來保存吧!”

這可不是小數目,一百多萬的話,她拿著也就拿著,三百多萬,很多人就不放心了。

胡楊擺擺手:“我相信芳姐你。其實,錢多錢少不重要,重要的還是能給小丫頭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他想了想,忍不住說道:“而且,我們也不知道,小丫頭還有沒有家裏人,如果她爸媽還在的話,不妨聯系一下。”

當然,小丫頭都啞了,就算有親人,人家還要不要都是一回事。

芳姐聞言點頭:“我會幫她找的,過兩天去派出所了解一下,說不定他們有線索。”

直播間的觀眾才回過神來,三百多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