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被遺忘的書法家(第2/2頁)

大家搖搖頭,就連溫文浩都有點懵,顯然沒怎麽聽說過。

“憨山大師,他雖然是個和尚,但書法同樣了得,實力不差於很多書法家。這佛經書法的特點,我感覺十有八九就是他的。”

胡楊介紹,憨山本名叫蔡德清,他是明朝的高僧,號憨山,他在書壇上的名氣雖然不大,但是實力不在名家之下。

據說,憨山大師自幼聰慧,對於經書子史,入目能通,尤其喜歡詩詞,他飽讀詩書,心胸闊達,十多歲的時候削發為僧,從此遊歷山川,致力於佛史和文史的研究,著作豐富,是一位飽學之人。

他擅長各種書體,但是能代表他造詣的當屬行書。憨山的行書整體給人一種疏朗之感,在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距離相對較大,字字獨立卻又相互呼應,讓整幅書法融為一體。

“從用墨濃淡上,他有著高明之處,每行字都會有幾個墨色較重的字,形成了一種視覺對比,帶來一種節奏感。”胡楊說道。

在筆畫的排列組合上,粗細結合,別有一番氣韻,絲毫沒有俗氣之感,這樣的書法不僅在明朝能夠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在歷代的行書之中,也是佼佼者。

事實上,歷史上不少名僧都是書法高手。

而很多書法家,抄佛經也是一件平常事。正是這樣,像莫高窟等佛教聖地,都保存著非常多的書法、繪畫經典。

“可以說,這是一位被遺忘的書法家。”胡楊總結道。

他對這卷佛經稍作估價,認為十萬以上,三十萬以下。

小雯聽了,再次震驚,賺錢對這些人而言,竟然如此簡單。此時此刻,她對自己男友小高的職業也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