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奏折(第2/2頁)

就連自己,當知道奏折是清朝才有的,也嚇了一跳。

此話一出,直播間立即暴動起來,全是質疑聲。

“不是吧?清朝才有的?”

“電視劇也太不嚴謹了吧?”

“不對呀!歷史書好像……”

……

華仔等人也大吃一驚,萬萬沒想到,奏折居然只有清朝有。畢竟以前看的電視劇,什麽唐朝、宋朝、明朝,皇帝看的都是奏折。

胡楊告訴大家,明朝官員上奏用的都是奏疏和條陳,並不是奏折。

“那就是一樣的東西咯!”華仔說道。

“差不多吧!說白了就是報告書。但明朝的奏疏和條陳一般都是以貴重絲絹做底,再把自己需上奏的事宜裱在上面,表面看起來就如聖旨一般富麗。僅僅色彩並非明黃,而是以本身官銜來定色,有紅、青、綠等色彩。”胡楊解釋道。

滿清入主華夏後,江浙、湖廣和四川等絲織業興旺的當地遭到了空前的沖擊。蜀錦的生產基地成都簡直就被平成了白地。曾經有上千種蜀錦織花圖樣,最終只保存下了一種,其他均被焚毀。織戶們也是十亡八九,形成了其時絲織業大崩潰。

不只官員們的官服無法織染,就連“謝奏疏”用的絲絹都沒有了,所以從順治便呈現了“奏折”這種廉價的書寫載體。

“大家可能不知道,因為清朝的破壞,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我國的絲織業也沒有康復到明朝時的水平。”

嘖嘖!

大家聽了,對滿族又是一頓罵,簡直就是害人精呀!

“不過,奏折這東西呀!有個好處,就是效率高,算是一種進步。這個折子,看起來還算可以。”胡楊補充道。

奏折創造出來之後,清廷又擬定了一整套的保密準則,使奏折準則逐步完善起來,一起也免去了中心的一些環節傳遞,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給清朝的政治帶來了活躍的影響。

這麽說,這奏折真的是清朝的?胡哥都說不錯,應該就是不錯的。小高眼睛一亮,跟攤主問道:“怎麽賣?”

“五十元一本,沒多少本了。”

“貴了,便宜點。”

“都說沒多少本了,在你之前,我這個價都賣了好幾本。”攤主不肯吃虧,不管是不是清朝的真貨,但既然前面五十元都能賣出去,他當然不肯降價。

尤其是看到這年輕人的求購欲,更加篤定,死咬著價格,一副不愁賣的模樣:愛買不買!

“這幾本我全要,便宜點吧!”小高膽子有點大,居然要全吃。

當然,全部拿下,也沒有花很多錢,就算其他都是假貨,他也虧不到哪裏去。

“那就每本便宜五塊錢吧!”攤主想了想,全要的話,那不妨可以便宜點,做生意嘛!

“十塊錢!”

攤主搖頭:“這裏六本,十塊錢的話,那就是便宜六十塊,好幾斤豬肉了,不行。”

好吧!小高有點肉疼地給了錢,將六本奏折都拿下。

溫文浩微微搖頭,剛才給這家夥使眼色,但他居然當沒看到,十分郁悶。

“其他幾本,你看都沒看,以後遲早要吃虧。”說著,溫文浩抽出剛才他看的那本,翻開給小高看。

小高一看,也有點傻眼。

通過華仔的鏡頭,直播間的觀眾也看到了那奏折的內容,瞬間笑噴。那玩意,就是他們看了,也知道是假貨呀!

只見奏折上面寫著:秦安縣縣令夫人紅杏出墻!

尼瑪!

這點雞毛蒜皮的事情,也要上奏皇上?怎麽看都像是假的。

攤主沒有留意胡楊等人,繼續招呼其他的顧客,討價還價,生意還算不錯。

就在大家都以為這奏折是假的時候,胡楊搖頭道:“這折子是清朝的沒錯,不過,屬於垃圾奏折。這種奏折,在清朝並不少見。

在清朝,不是當官的都有給皇帝上奏折的權力。一些有權利上奏折的官員,本身沒什麽重要事情匯報,但他們不想浪費和皇帝親近的機會,怎麽辦?

只好寫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這還算好的,起碼涉及到官員的信息。歷史上,有些奏折更搞笑。

比如,康熙就收到福建水師提督的奏折:啟稟皇上,台……灣有一婦人拾金不昧。

你們要是皇帝,看到這玩意,恐怕都想打人了。”

華仔等人聽了,目瞪口呆。

有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