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年輕的手工藝(第2/2頁)

“兩位,先裏面坐。”他邀請道。

胡楊詢問:“大叔,你這裏面方便拍攝嗎?”

“你們電視台的?”老吳皺眉,采訪過他的媒體也有,前幾次還好,接待多了,就會覺得厭煩。

胡楊搖頭:“我是個主播,來您這,是有人推薦,打算讓更多人看到您家這門手藝。此外,就是采購一批作品。”

聽到後面,對方會買作品,那麽拍不拍攝都無所謂。

老吳笑道:“先裏面坐,一會給你詳細介紹一下。筍殼雕這門手藝,傳到我手上,其實也沒有多久,它還很年輕。”

一樓是工作室,二樓一整間屋子全是展示作品的地方。

竹筍殼經人工剪、切造型後,拼粘堆貼在有圖案的背景板上或布胎之外,能制出平面的畫或立體的人物,這就是筍殼雕。

工作室裏成排的筍殼雕像,有孔子、觀音等人物像,墻上亦有筍殼雕後貼的平面畫,栩栩如生。

見胡楊他們不急著喝茶之類,老吳也就開始介紹。

他告訴大家,筍殼雕選材極為嚴格,必須是已鉆出土的筍,筍衣得取筍一米以上、三米以下的這一段。

因為越接近地面,筍節就越短,筍殼也跟著短,這樣就沒了大面積的縱向感。而再往上,筍殼會尖,尖的面積會變小,面積縮減能利用的地方就少。

而且筍殼不能生掰,得等它老了自然脫落才能用,不然筍衣太嫩不能形成粗硬纖維,一雕就斷。

只見他拿起一片筍殼,大家能看到其紋路清晰、觸手幹燥,輕輕縱向撕開後可以拼接,外皮的斑點自然形成,顏色深淺不一,裏面則是清爽的米黃色。

要做一件筍殼雕人物作品不容易。

老吳跟大家說:“首先,需要畫線稿,再用泥塑成大概形態。”

等泥坯塑好幹了之後,接下來借用脫胎漆器的方法,在泥坯外加紙片及裹上纻麻,亦稱夾纻,借由漆的可塑性及麻布的張力,將麻布跟漆層交互重疊,筍殼雕的原形初現端倪。

筍殼幹了之後,纖維組織極為薄脆,尤其是用在人物的披風、長裙這些面積相對較大的衣服時,若稍有不慎就會整張開裂,至於袍上的回紋、花朵則要通過雕和剪來完成。

工序也挺復雜,胡楊看了之後,忍不住問道:“您不收點徒弟?可以將一部分工序讓他們完成,提高效率。”

老吳很快就否定了胡楊的建議,他說,筍殼得挑,人物雕得塑。神態動作極為緊要,細節往往決定成敗,一件成功的筍殼雕絕不能一時間一蹴而就,得用上水磨功夫才能一一完成。流水線作業不太可能。

“你這建議,也曾經有人跟我說過,我也認真考慮過,感覺行不通。”老吳說道。

他這,年產值才三四十萬,如果能提高效率,產值肯定能大幅度提升。

老吳無奈地跟胡楊說道:“其實,在這之前,我也收過幾個徒弟,但他們坐不住,耐不下心來。現在的年輕人,沒什麽耐性,有點浮躁。不要說其他人,連我自己孩子,對這門手藝也不感興趣,去學其他東西,有什麽辦法?”

他給胡楊和華仔展示了他的一些作品,其中一件,是非賣品。

那是一件曹操的人物作品,由柞木制成,牙黃色臉,橫眉怒目,手提腰帶,款款而來。筍殼制成的龍袍挑顏色相同、斑點相類的拼接起來,連肘關節處的褶皺都一一呈現,不禁讓人拍案叫絕。

“本來,還有一套五虎將的,但被拿去展覽了。”老吳說道。

胡楊觀賞了一會,一連指了十多件,差不多拿下他這裏一半的作品:“這些,我都要了,您開個價。”

老吳大為吃驚,沒想到這個年輕人要拿這麽多,完全就是進貨呀!他開心之下,給胡楊打了個折,五萬就可以了。

可即便如此,直播間的觀眾還是感覺貴,平均下來,兩三千元每件,都有一台手機那麽貴了。

不過,大家也知道,這些作品,都是胡哥買下來準備送給他們觀眾的。

別說他們這個平台,全世界的直播平台,這麽大方的,經常給大家發福利的,恐怕也只有胡哥一個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