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讓大家見笑了(第2/2頁)

這話,立即被後輩們責怪,今天這日子,說那些話幹什麽?肯定要長命百歲的。

“爺爺,您放心,我的姐妹可不少呢!”何思穎說道。說完,還瞪了一眼胡楊,好像全都是胡楊的錯,就不能帶個女孩子過來?

何老打開長盒子,從裏面拿出一卷軸,展開。

他老人家也是練過毛筆字的,一看上面的書法,欣賞起來,蘇東坡的作品吧?這小子,弄到手,花了不少力氣吧?真是有心了。

旁邊的老人,已經瞪大眼睛:“《李白仙詩卷》,這不是在日本的嗎?你怎麽弄到手的?”

說完,再次驚疑:“不對!不是那一幅。奇怪,這是誰寫的?這書法的造詣,幾乎達到蘇軾的水準,國內誰有這份功底?”

胡楊並不知道,眼前的這位老人唐宗,本身就是省書法協會的會長,在國內,書法造詣屬於頂尖的那一批人,國內的書法大佬,他都認識,但沒聽說誰這麽厲害呀!能模仿到這種地步,簡直匪夷所思。

要模仿字形其實不難,但你要將那種意境模仿出來,千難萬難。至少,他是做不到的。

《李白仙詩卷》,是蘇軾書於五十八歲時寫的,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上面是兩首詩,觀其書法,第一首靈秀清妍,姿致翩翩,後十句漸入奇境,變化多端,神妙莫測。第二首馳騁縱逸,純以神行人書合一,仙氣飄渺,心隨書走,非復人間之世矣。

蘇軾的很多作品因注重創造意識,透過它們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以多少領會到作者的苦心孤詣,換句話說,是露出了刀劈斧鑿之痕的。那線條的優雅,行氣的從容,章法的疏密有致,給人一種精美絕倫之感。

這幅作品,是蘇軾晚年的神作,可以說是詩書合一的傑作。自古到今,能寫出這作品的人,不到一個巴掌之數。

武俠小說裏面,劍客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劍合一。

而在書法上,也有這種說法,就是人書合一。眼前的這幅作品,無疑就達到了這種境界。也正是這樣,才讓唐老如此吃驚。

唐老細細體會書法中的意境,有些難以自拔。

他感覺,筆墨隨著情感的宣洩,達到了非常流暢的“共振”狀態。古人與今人,詩意與筆墨已經渾然一體。

這種書法,絕對不是國內他熟悉的那幾位寫出來的。

再說,要是他們靈光一現,忽然好運沉入了某種境界,寫出了這幅作品。他們也一定不會讓給別人,而是自己收藏著。

唐老一副急切呃模樣:“小友,這作品,哪裏來的?”

何老有點好笑,這夥計,也太心急了吧?平時淡定的功夫,一下子就破功了。

不過何老也很好奇,老胡家這個孩子,到底找誰要來的這幅作品。看樣子,非常珍貴呀!連老唐都變成那樣。

他能看出,要不是場合不對,這老家夥都要跟他搶這幅作品了。

一時間,何老還有點得意,能讓這老家夥那麽在意的東西,實在是太罕見。

何老笑道:“他是老唐,你何爺爺我的老朋友,現在是書法協會的人,他跟你爺爺以前也認識。看他這麽可憐,就稍微給他透露一點吧!”

其他人也驚奇萬分,沒想到,胡楊還認識那樣的牛人?

能讓唐老都感到不可思議的書法,絕對是當代最頂尖的書法家。那樣的藝術家,地位已經非常高,影響力甚至不比他們當官的弱。

老胡同志同樣好奇,自己家兒子,有點陌生了呀!

熊女士看到自己家小子受到關注,自然是最高興的人。這臭小子,雖然平時不怎麽粘家,不像其他家孩子那樣,在爸媽面前撒嬌等,但好像有出息了。

哪個做父母的,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

“沒有唐老說得那麽誇張,這只是我自己的磋作,讓大家見笑了。”

此話一出,全場靜悄悄一片,就連熊女士都覺得這小子在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