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去哪兒上學?(第2/2頁)

因為,只要你側耳傾聽,它們就讓你茫然,但又欲罷不能。

當然,也因此,她與他們在熟悉起來(不熟悉也是不可能的,都是這麽眼巴巴等著小孩下課的大人,每一張臉都有同病相憐的基礎)。

她聽見他們在說,這年頭假的太多,也就小孩的這一分分是真的做出來的,所以才這麽辛苦。

他們在說,不這麽辛苦,怎麽搞得進民辦中學?

他們說,就如今的態勢來看,想進翰林中學、桃李中學、新崗中學這三所排名在前三位的熱門民辦初中,還真得從小學一二年級就要抓了,三年級啟動都有點晚了。

他們說,當然,“小升初”,你可以報名參加這些民辦初中的搖號,但人山人海中搖號這類小概率的事是不可以抱太大希望的,風帆小學去年揺中翰林中學的只有兩個。

他們說,除了搖號,就是“自主招生”,全是套路,明考暗考,面談、面測、校考,種種考,神出鬼沒,通不通知你去考,啥時通知,還得看他們瞧不瞧得上你小孩的資質。

他們說,翰林中學對奧數“杯賽”也是挑剔的,“少年杯”是不認的,“華夏杯”一等獎得看前30名……

……

可以聽出來,他們帶孩子來到這幢樓裏,出發點與南麗是不一樣的。

他們是為了“小升初”殺入民辦初中,而南麗目前還僅僅是為了讓女兒上課時能跟得上那些搶跑的同學。

當然,後者因前者而來,因為前者的“拼”,所以後者被逼得被動跟跑。不是說了,上課是一個生態系統嘛。

所以,有一天南麗問走廊裏的那些家長,為什麽一定要去“民辦”?

他們奇怪地看了她一眼,好像她才從哪個星球上空降過來。

他們說,為什麽去“民辦”?你看看如今中考那些公辦初中的“重高升學率”吧,你就知道為什麽了。

他們言語裏有一縷譏諷,這讓她忍不住說,我家對應的是藍天中學。

他們笑道,藍天中學?哈,你還不知道嗎,它如今是斷崖式下滑,去年中考,藍天中學550名初中生,考上“重高”排名前三所的寥寥無幾,你不知道嗎?

他們說,在公辦初中裏面,雖說藍天中學還是不錯的,但即使跟“民辦”第一方陣裏排位最低的“松南外國語中學”比,也還是low了好幾個段位呢。

他們說,“公辦”都不行了,滑得太狠。

她問,怎麽這樣了?

他們以強烈的語氣,告訴她:競爭欠公平呀,小孩讀書,壓不壓牢當然是不一樣的,按規定要求“減負”,公辦中學不給補課,但那些民辦中學才不管你呢,照補,甚至晚上都在上課,等於每晚多了三節課,這樣搞,“公辦”怎麽比呢?

他們說,“公辦”劃片入學,對生源沒得選,但“民辦”卻能在全市範圍內以各種方式挑選苗子,把好學生集中了,學習氛圍就不一樣了,這怎麽比呀?

他們說,升學率是民辦中學的命根子,他們對小孩進行高強度考試訓練,而“公辦”沒這個壓力,怎麽比啊;“民辦”老師薪酬高,教學動力強,“民辦”還能從四處把好老師挖過來……

他們說,如今對小孩還有想法的人,有誰不想去“民辦”,都越來越怕進“公辦”了。

他們說,讀不上“民辦”,小孩可能就完蛋了,進“公辦”就等於安樂死。

……

這些信息,作為生活在這座城市裏的人,南麗以前已有耳聞,近來更為留意,但從沒像此刻這樣,真切、具象到了她的面前。

因為他們現在就站在她的面前在說。

因為他們都正苦候在“考能”這條光線幽暗的走廊裏。

因為他們言語中有極端的情緒。

這情緒使他們話風誇張,甚至荒誕。

甚至恍若帶毒,使這走廊裏原本就氣悶的空氣,都好似沾上了憂傷和焦慮。

當然,她也感覺到了沖擊。

因為在他們誇張的表達裏,還有這一層暗示:變了,一眨眼,情況又都變了,成新問題了。

這“又都變了”,對經歷了這些年的我們而言,已是習慣性的常態。

而這常態告訴我們的又常常是:那些聞風而動的應對,最後往往被證實是真實、有效的,剩下的就是你有沒有知覺,有沒有踏上班車,有沒有被落下?

所以,受暗示也是心理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