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項氏、屈氏VS景氏、昭氏

項燕開了頭,頓時一幹臣子也就紛紛站了出來,對著熊完一陣鼓搗,什麽山川險勝,地域遼闊,美人雲集。

然而,讓景氏,昭氏等頓時出言制止,昭壤連忙站了出來,道:“大王,遷都事關一國之運,不謀外使邦交,卻因山河險盛而遷都,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嗎?臣認為令尹考慮不周,完全無法贊同。”

屈肅頓時冷眼道:“笑話?不遷都,你到是想更好的法子出來啊,又不贊成遷都,又沒有辦法,你心裏裝的是昭氏,還是楚國?”

見昭壤不說話,頓時又道:“這樣如何,你說不謀外史,你昭氏派人去秦國,說服秦王退出衛地,只要你做到,自然不用遷都了啊,如此可好?”

屈氏和燕氏皆在淮東地界,若是國都遷過去,對兩族來說,無疑有天大的好處。

而昭氏景氏則不同,這都是郢地的大族。

幾百年來都在這裏,楚國雖然幾次遷都,但都是在郢地。

要去淮東,這無疑是改變了楚國數百年來的格局啊,對昭氏景氏來說,就無異是天大的打擊,你想想,原本各族都在自家的土地上經營,這般都不知習慣了幾百年了。

國都一下走了。

那不就意味著天下的人才,都會不在郢聚集,而去了淮地嗎。

昭壤臉色一紅,胡須都被不穩的氣息給吹動了起來,頓時反駁道:“誰說老臣心裏沒有楚國,你簡直是強詞奪理,難道你不知世人傳言,周為東遷而王氣竭,如今你讓我楚國東遷,是想重蹈周的覆轍嗎?大王三思啊。”

景墨也連連道:“大王,若是東遷並非是避敵,而是延敵,昭公所言極是啊。”

熊完頓時陷入苦惱之中。

看著一幹爭執不下的臣子,頓時頭痛不已。

但是說遷都,他原則上是不願意的,楚國在郢地經營了多久,雖願意大費周折去遷都呢。

熊完看著黃歇道:“太傅,此事既然是你所言,那有何道理呢?”

黃歇道:“臣的道理已經都說過了,如今,到是聽著諸位的話,有一些不同之見,時才景公所言東遷非是避敵,而是延敵,此言到是牽強附會,在臣看來,這應該叫以退為進,如果按照景公所言,那當初,為何我楚國要遷都來陳郢呢?難道,也是因為延敵,如果是,可為什麽在楚國遷都後,秦楚相安無事幾十年呢,由此可見,景公此言大謬啊。”

景墨看著昭壤,見黃歇之言卻半天不能反駁。

黃歇又道:“至於昭公說的,周為東遷而王氣竭,此乃民間赴會之說,豈可放在朝堂之中?若是東遷王氣竭,那秦國四次遷都,其中三次不都是東遷嗎?難道秦國的王氣就竭了嗎?昭公不提秦國,卻提周國,這又是為何呢?是私心還是公心呢。”

項燕頓時眯著眼,露出笑臉,而屈肅笑道:“太傅所言極是啊,秦國因為遷都而形成了山川險勝,據湯湯渭水而甲兵充盈,不知太傅是否知道,這壽州比之鹹陽如何呢?”

兩人是唱起了雙簧。

讓一幹郢地的貴族是吹胡子瞪眼。

黃歇這才朝著熊完拱手,道:“大王,我楚國本就是以山川地貌為強國範式,壽州之雄壯僅次於鹹陽,壽州之險勝更勝於鹹陽,強國靠的是府庫糧草,裝備精良,明君良將,這些我楚國並不弱半點於秦,何來王氣衰竭的道理?在說了,壽州城,天下皆知,其城池堅固,河池淵深,宮闕巍峨,風景秀美,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天下之城恐再也找不出第二城可以於其比擬了。”

“據如此巍峨雄城到底是可延續楚國社稷千萬年,還是讓楚國王氣衰竭,還需要我們來說嗎?”

黃歇的話就像一劑定心丸,讓熊完都不由點頭了起來。

熊完看著反對的一方,問道:“既然太傅說的如此清楚,有理有據,那你們還有何話說。”

此時,昭壤和景墨作為郢地貴族的代表也不由急了。

他們的產業都在這裏,許多都是和王權勾搭在一起,要是大王這麽一走,他們的基業最少要廢了一半。

什麽航運水利,碼頭府庫,都要出現巨大的變動。

一些人更是聚集在一起,急切的溝通。

實在是太突然了。

黃歇等人看著這一幕不由心中露出開懷。

大王都很顯然意動了,壽州確實不是陳郢可以比擬的。

熊完不耐煩的看了半天,正準備開口詢問,忽然,一個聲音從營地貴族中傳了出來,只見一人頗為年輕,對著熊完稽首道:“大王,太傅所言有其道理,但臣認為,遷都不單單要考慮國家的大面,還要考慮是否可以實施小面。”

熊完頓時一愣,道:“你所言的小面又是什麽?”

只見來人道:“壽州如此之堅,乃是陳國所建,但為何陳國建都之後,此城如此龐大,而城中的人口卻不多,大多卻反而寧願居住在城外,即便是到了如今,也依舊如此,這不就是看似堅城實則縣城嗎?作為陳國曾經的都城,既然如此雄壯,遠勝邯鄲,可為什麽,邯鄲能抵禦秦國圍城兩年,可陳國卻抵不住我楚國數次強攻,不就是因為此城不利居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