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八百裏秦川!

此人一說,呂不韋眉頭一擡,看了過去。

道:“僑先生速速道來!”

僑點點頭,道:“相爺,關於封號之事,大王欽定,這一點,相爺是不可改變的,不過,相爺要知道,不管蘇劫是武安君也好,還是其他的封號也罷,這些都撼動不了相爺地位的,而能影響到相爺的,主要還是封地,食邑,這些才是代表著真正的實力。”

僑的話頓時讓周圍的人明白了其中的關鍵,呂不韋擔心的是蘇劫的實力,能否威脅到他,名號是次要的,重要是封地。

呂不韋道:“你的話本相明白了,你難道是想,讓本相將蘇劫的封地弄到偏遠之處嗎?”

其他幾個人都紛紛點頭。

嫪毐道:“這確實是一個辦法,封地的好壞,除了地域外,還要看人口,更要看土地的肥沃,百姓的富庶。”

比如,呂不韋的封地就是雒陽,食十萬戶,不管是地利位置還是人口,還是土地,都遠遠不是其他的食邑相比較的。

呂不韋也暗自點頭,蘇劫的功勞很大,但是他是丞相,真要暗地裏操作,也不是不可能。

僑笑了笑,道:“萬萬不可啊,丞相,你若如此去做,任何人都會知道,丞相這是嫉妒賢能,如果傳出去,誰以後還會信任丞相呢?”

呂不韋萬分不解道:“先生此話到底何意,既要通過封地來削弱他的實力,又不能把他的封邑弄到偏遠,那我該如何去做呢。”

其他人也紛紛朝著僑看了過去。

僑道:“丞相勿急,容我細細和丞相道來,丞相便知如何去做了。”

僑頓了頓,這才道來:“遠在西周以前,隴西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地勢開闊,峰青水旺,水草豐茂,就是牧馬養畜的好地方。”

“居住在這裏的秦人祖先伯益,就因替舜養馬繁殖很快,曾得到舜的封土和賜嬴姓。”

“到西周時,伯益之後秦非子又因替周孝王養馬有功,受到孝王贊賞,孝王不僅讓他繼承了伯益的嬴姓,還封其地為附庸,邑之秦。”

“此地,便是秦國的發家之地,如今稱之為隴西。”

呂不韋道:“難道,你是讓本相把蘇劫打發到隴西去,這可不行,隴西雖地處西北,但養活了大秦數百萬人,如此肥沃之地,如何能給蘇劫?”

僑笑了笑,搖頭道:“丞相仔細想想,如今整個關內,有隴西,北地,以及巴蜀!”

“隴西人口密集,良田數萬頃。”

“先不說北地和巴蜀,單一個隴西的產糧,一年所余,便可養活軍民二十余萬兩年。”

“而且每年,都在給關中提供強大的戰略輜重。”

眾人聽到此處,不由紛紛點頭,隴西不僅僅是秦人的龍興之地,就以如今來說,沒有隴西的富庶,秦人是根本不可能打出函谷關的。

因為沒有那麽多糧食啊。

僑繼續道:“相爺,你自己看看,在鹹陽和這隴西之間,還有百八裏秦川啊。”

一時間,呂不韋和眾人紛紛明白了過來。

離關中近一點的,除了隴右產糧,第二個地方就是八百裏秦川,但是這裏的糧有點問題。

和隴西不同的是,八百裏秦川雖是腹地,但是長年旱澇,多為兇地。

秦人常言此地,“畝產一石三,不及日用。”

當時在黃河中遊地區,大多都是一石半的畝產,可是這八百裏秦川因為常年旱澇,畝產都少了許多,那隴西是多少呢,隴西的畝產是三石二鬥。

換算下來就是一百斤,可見其中的差距之甚!

整個八百裏秦川中,耕民有二十萬,但是灌溉的土地卻僅僅只有八千五百余頃,也就是說,這二十萬耕民能長期下地耕種的人,只有四萬多人,同是耕地,卻少了隴右足足八倍不止。

盡管如此,這八百裏秦川卻是關中腹地。

其中還有有雲陽,涇陽,庸都等重城。

尤其是涇陽,乃是秦國曾經的舊都。

秦時,百姓繳稅,大多就是納糧,一旦納糧跟不上,君邑哪裏來的收入?連吃的都要靠隴西來接濟,而且每年上繳給國庫的稅糧也成了大問題啊。

這一下,呂不韋才徹底明白,大喜道:“本相明白了,只要本相提議將涇陽賜給蘇劫,到時蘇劫的實力不僅不會增長,反而會被拖累,好計策,好計策啊。”

嫪毐等人紛紛贊嘆,太妙了。

食邑幾萬戶,也要看收成的,關中久旱,常年旱澇更是屢見不鮮。

僑笑了笑,道:“丞相明白這一點就好,涇陽乃是舊都,賜給軍功卓著的蘇劫,在任何人看來,都是厚賞了,丞相並且要予以力爭,大家只會贊嘆丞相的行為。”

呂不韋想明白了後,實在是高興的不得了,忽然想了想道:“僑先生,還有一事,大王下命,不得低於五萬戶,涇陽雖是故都,可如今大多都遷居到了鹹陽附近,城中只有三萬余戶,於五萬戶還有所不及,那該如何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