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治愈系(第2/4頁)

沒想到的是,艾倫竟然可以將這段也圓回來。

他調整了這幾段戰鬥的位置,放在了最可以成為對比的位置,於是美輪美奐的戰鬥之後,就是陰郁的現實,反倒愈發顯得戰鬥部分不真實,像是小女孩的幻想。

這種非現實感自然也侵蝕到了主角的身上。

接下來的幾場戰鬥是很正常的打倒敵人遇到小夥伴的過程,但伴隨著敵人身世的愈發悲慘,瑪雅的天真可愛愈發顯得虛無,她的戰鬥看似在打倒敵人,其實卻像是在被塞西裏亞吞噬的過程。

尤其到了故事後期,瑪雅在華麗的戰鬥完畢後,血色的月光照著她的影子落在地上,像是鏡子中的塞西裏亞一般不穩。

連戀愛橋段都沒拯救這個氣氛的轉變。

不如說,瑪雅暗戀的校園王子的存在幾次三番的刺激了瑪雅的黑化。

最為恐怖的是,在“魔物”被消滅後,卻依然會有看起來和“魔物原型”相似的路人出現,他們面部模糊,身材和服裝還有說話語氣和“魔物”相似,甚至報紙上也依然各種惡性案件的暗示,這都意味著這些內心腐化的存在並沒有真正變成魔物被魔法少女消滅,而是依然在少女們在人們中間。

(可惡!安格爾看見他們反復利用配角和服裝的時候,還以為在幫自己節省經費!)

少女們消滅魔物似乎是她們自己的妄想。

她們正在黑魔女塞西裏亞的支配下日漸瘋狂。

安格爾咬著熱狗道,“這一段是很經典的魔女瘋狂過程,甚至通過月亮的變化,可以對應到主角精神的崩壞程度。”

這也是安格爾完全沒有懷疑過導演,而是咬牙切齒想要找艾倫算賬的原因。

大概沒人更能比艾倫感覺到月亮導致的魔力潮汐對精神的影響了。

安格爾沒注意到,他在說“月亮”和“魔女”的時候,鄰座的觀眾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到底忍住了沒有在現場和安格爾討論,將這兩個詞記了下來,決定回去查資料。

也許這段隱喻對於這個時代的觀眾們還要想一想,但就安格爾來說,劇情到了這裏,他幾乎可以腦補出語文閱讀理解的內容了:

——本片諷刺了XX主義人吃人的慘狀,在XXX的壓迫下,底層人民墮落成了魔物也無法得到拯救,女主角也無法例外,她想要拯救朋友和家人,但一切都是她的幻覺,她無法拯救任何人,最終只能被同化成魔女的一部分,這說明了——

說明了編劇找死!

伴隨著後期月光能量的收集,瑪雅的魔法道具越來越多——這本來該是個讓觀眾興奮的點——幾個魔法少女的分歧竟然來自對美貌的不自覺攀比!還有對瑪雅的魔法道具的嫉妒,隱隱有諷刺消費主義的意思。

安格爾:……你X,老子還要賣道具呢!

其中一位魔法少女前往法師塔,想要獲得更大的力量,卻因此暗墮,變成了魔女。

自此,瑪雅所有想救的人都沒有拯救,連夥伴也已經背叛。

整個氣氛也到了抑郁的最高潮,當塞西裏亞微笑著向瑪雅問道“你真的想要拯救她嗎?”的時候,那個氛圍簡直在暗示瑪雅已經瘋狂到了極限,準備獻祭自己。

安格爾懷疑艾倫是這樣想的。

按照原來的劇本,安格爾記得瑪雅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塞西裏亞的要求,拯救了同伴。

在小朋友看來是獲得了勝利——安格爾在看劇本的事情也是這樣想的。

但根據氣氛的渲染,實際上暗示了不僅瑪雅實際上已經自殺了,靈魂也被塞西裏亞吞噬,其他幾個魔法少女也早就如此。

劇本沒有明說,但塞西裏亞那可以迷惑所有人的美貌就來自小姑娘們的“獻身”。

不管是魔物也好,還是打倒魔物的少女也好,都成為了塞西裏亞的一部分。

被人們拋棄遺忘的舊日的一部分。

不過劇情到了這裏,艾倫似乎在最後反悔了,他增加了一段瑪雅堅定信念,靠自己的力量,激發魔杖力量的表演,最後那段戰鬥的氛圍也因此變化,變成了瑪雅最終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了小夥伴。

也是這段表演,將整個故事基調拉回了“場景非常宏大的正義和邪惡的戰鬥”,而不是“小女孩的瘋狂臆想”“魔法都是欺詐”。

——艾倫也因此拯救了他自己。

說真的,看完第二遍的時候,安格爾有點懷疑,如果按照艾倫原來的劇本,會不會激怒歐文市長和休姆分會長。

不過休姆分會長全程跟著影片的,如果那樣的話,就不會上映了吧?

安格爾想到這裏,突然安心了許多。

“我就說,事情不會那麽糟糕的。”安格爾嘀咕道。

他儼然忘記了看見報紙後氣急敗壞跑到榭思瑟來的人是誰似的。

“終於安心了?那麽我們回去了喵?”秘銀第二次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