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3/4頁)

王翦趁機提出水灌大梁城的攻城辦法。

信陵君大駭,堅持不同意。

因為最近無雨,王翦倒也有時間慢慢說服信陵君。

信陵君想到當初攻打邯鄲的那場戰役,於是提出:“想要攻城不需要如此興師動眾,你忘了太後對百姓的看重?她一直說著秦國缺人,你將這一城的百姓留下,然後留著建設秦國不好嗎?”

王翦沉默,想到這段時間結束得無比迅速的戰爭,不由動搖起來。

這一城的百姓,是真的有可能成為秦人的。

可他又不禁猶豫——

打仗這種事,總是難免死人的,讓敵人死總好過讓自己手下的士兵死。

若是水淹大梁城真的成功,手下士兵將全部得以帶回秦國,不傷一兵一卒。而無論是其他任何辦法,都不可能達成這個成就。

信陵君抓緊機會勸道:“王將軍可是忘記,之前攻打邯鄲,太後曾引來‘神雷’?”

王翦一愣,慢慢回憶起了當初那場戰爭。

他到底不是窮兇極惡之徒,要將大梁這一城百姓的性命收割,也不是一點兒心理負擔也無。

於是看向信陵君:“既如此,寫信回鹹陽吧。”

若是太後能遠程操控神雷,將這大梁城炸幾個大洞出來,就算不能完好無損地將所有士兵帶回,他也認了。

畢竟秦國戰功按人頭算,他也不能阻止士兵攢功勞。

趙馨在二人出征前,就開始準備炸、藥包了。

只是她一個人能力有限,哪怕後來將那群知道火、藥配方的方士都找來一起配,每日的生產數量也有限。

但在王翦與信陵君送信之前,他們配置出來的炸、藥包數量便足夠了。

嬴政當即下令,讓人將其送到前線。

只是在炸、藥包送達之前,秦國得到消息,楚國派兵前來支援魏國。

齊國如預料那樣沒什麽反應,楚國卻毫不意外地選擇了加入這場戰局,並且帶兵的將領,還是楚國大將項燕。

項燕並非無名之輩,他出身的項家更是滿門武將。

後世出名的楚霸王項羽,就是他的孫子。

他帶著十萬大軍一路向前,很快就到了魏國邊境。

可惜的是,嬴政早有所料。

項燕剛進入魏國邊境,就與李牧、蒙武幾人帶領的軍隊狹路相逢。

秦軍以逸待勞,又占據地利優勢。

項燕不敵,只得帶著軍隊趕緊回了楚國。

李牧等人一路追擊,直取楚國五座城池才將將停下,然後以這五座城池為據點,安營紮寨,籌謀以後。

項燕戰敗,楚國上層看到了秦國的威脅,竟下令召集了三十萬軍隊想要收復失地。

誰知抵達失地卻發現,當地竟然駐紮著近五十萬軍隊。

項燕都懵了,派人打探之後才知道,原來王翦舍棄了即將到手的大梁,帶著大半兵力趕來與李牧、蒙武等人匯合了。

這特麽怎麽打?

在兩方兵力幾乎相差一倍的情況下,這幾人聯合起來,簡直可以摁著項燕一個人打。

-

王翦放棄了大梁,大梁就真的安全了?

別忘了,還有信陵君呢。

信陵君與王翦做了一出戲,假裝一起撤兵離開了大梁。

但王翦是真的帶著大部隊離開了,信陵君卻帶著剩下約十萬兵力調轉槍頭,半路沖回了大梁。

魏王等人正為逃過一劫而歡喜非常,正載歌載舞慶祝自己劫後余生。

然後,被得到城內百姓與士兵配合的秦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大晚上的,魏國權貴載歌載舞、酒肉池林,軍隊也在歡慶一場後陷入了沉睡。

半夜子時,大梁城的城門開了。

是得到秦軍想要截斷黃河,水淹大梁城的守城士兵與百姓互相合作打開的。

消息是信陵君讓自己在城內的親信傳的。

雖然不願意這麽做,但確實有這麽個可能,所以得到消息的所有百姓都相信了。

一個城門不能進入太多人,信陵君也擔心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被甕中捉鱉,所以他將終於送到前線的炸、藥包分給手下士兵,然後將大梁的城墻炸了個稀巴爛。

自此,大梁失守。

魏國其他城池之後得到消息,卻已經無力回天。

恰好這時候李牧等人與項燕交鋒,在勇奪十幾座城池後帶兵回援,兩邊夾擊,很快將魏國其他城池收入囊中。

自此,魏國滅亡。

消息傳回鹹陽,趙馨有些疑惑:“這六十萬兵力從何而來?”

她記得之前不是只征召了四十萬?

嬴政大笑:“韓趙燕三國戰敗後收編的士兵,以及為了擺脫身份而主動報名的奴隸,除了韓趙燕三國外,魏國奴隸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其實還有一些不甘現狀,而想要掙爵位的百姓,只是數量不多,他就沒有多提。

趙馨先是驚訝,旋即失笑:“這可是天大的好事,說明這些人對秦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同感,等在秦國統治下生活幾年,發現生活比以前好,對秦國就有了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