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2/3頁)

加上沙皇政府以往的霸道作風,更是得罪了不少人。現在想要看到俄羅斯帝國戰敗的人,絕對比希望他們獲勝的人多。

在這種背景下,大家不從背後落井下石,都已經非常給面子了,還想要支援做夢吧!

如果不是日本政府的做法同樣令人討厭,估計輿論早就一邊倒了。大勢如此,不是個人的力量能夠扭轉的。

唯一可行的大概是拉攏西班牙了,可惜沙皇政府選錯了時候。

要是在菲律賓戰爭時期,西班牙政府肯定會和他們結盟,現在麽還是算了吧!

自家的內部矛盾一大堆,已經令西班牙政府疲於奔命,誰還顧得上報復日本人啊?

當然,實際報復行動沒有,在精神上進行支持還是沒有問題的。

估計都不用去拉攏,西班牙政府就會自發幫忙搖旗呐喊,但也僅限於搖旗呐喊。

這些問題,作為首相的謝爾蓋·維特自然不會看不到,就算是自己一時沒有發現,智囊團也會提醒。

現在揣著明白裝糊塗,自然是有原因的。不能滅自己威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政治需要。

戰略誤判是需要有人負責的,作為首相肯定是難辭其咎。不想灰溜溜的滾蛋,那就必須要想辦法補救。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還是實力,沒有辦法逆轉遠東地區的實力對比,自然也翻不了盤。

可是沙皇都已經問了,謝爾蓋·維特也不能當作沒聽見,更不能說沒有辦法。

政治嘛,就是先得應付著。至於接下來戰場上該怎麽打,那是軍方的事情,作為首相負責搞搞後勤就行了。

話音剛落,米哈伊羅維奇的神色就緊張了起來。軍隊能不能完成計劃不知道,反正外交部是完成不了。

被殃及到了池魚,米哈伊羅維奇也顧不得給首相面子了,當即反駁道:“首相,不要忘了還有英國人。

我們有俄奧同盟,日本人也有英日同盟。不管願不願意承認,遠東地區勢力最大的都是英國人。

包括這次戰爭,多半都是英國人策劃的。沒有他們在背後支持,日本政府根本就沒有膽子和我們開戰。

我們現在要做的,不光是日本政府作戰,更多還是要和英國人博弈。

有英國人搗亂,我們想要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根本就不可能,歐洲各國是不會輕易站隊的。

外交部真正能夠爭取到的,也就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有英國人牽制,兩國也很難在遠東地區向我們提供實質上的幫助。”

沒有辦法,這年頭的大英帝國就是這麽牛。即便是神聖羅馬帝國強勢崛起,仍然不能掩蓋不列顛的強大。

何況,遠東地區本來就是英國人占據優勢,神羅都是後期插足的,在當地的影響力遠遠比不上英國人。

若不是有擊敗法蘭西的威名,估計還會被人當成二流國家。現在神羅和不列顛的矛盾,除了利益之外,同樣還有“名頭”之爭。

個人可以不計較名利,但是國家不行。沒有赫赫威名做震懾,那是幹什麽都不方便。

陸軍大臣葉夫根尼:“不光是外交上存在問題,軍事上同樣困難重重。我們在遠東地區的兵力有限,日本人可以動員數倍的兵力參戰。

戰略收縮本來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帝國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在各地囤積的物資有限。

為了保障後勤,我們只能分兵駐守節節抵抗,為援兵抵達爭取時間。

從軍事上來說,現在無論是做什麽,都比不上讓西伯利亞鐵路通車重要。

我提議從現在開始,西伯利亞鐵路晝夜不間斷施工,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通車。

其次是立即組織物資采購團,前往歐洲采購戰略物資,晚了就要被日本人搶先了。”

落井下石,或許是吧!

不過政治本來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戰略誤判總是要有人承擔責任的,首相不背鍋大家就要背鍋。

承擔責任也不等於立即卷鋪蓋走人,什麽時候離職還是要從戰場上來看。要是前線打贏了,同樣可以皆大歡喜。

原時空謝爾蓋·維特就因為承擔責任,加上俄軍在前線不斷失利,為了給國內一個交代,被迫在一年後去職。

至於後世網絡上的反戰、和沙皇政見不和,那完全是扯淡,估計連誘因都算不上。

日俄戰爭是日本人先動的手,沙皇政府只是被動應戰,根本就沒得選擇,反戰總不能讓前線光挨打不還手吧?

政見不和,那就更扯淡了。從尼古拉二世繼位開始,謝爾蓋·維特就是沙皇政府的重臣,一混就是十幾年,還被提拔成了首相。

真要是政見不和,根本就沒有這麽戲。以尼古拉二世的作風,不喜歡的人通常都是直接一腳踹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