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都吃飽了(第2/3頁)

必要的時候可以采用非常手段,不過必須要慎用,事情鬧大了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我們是蓋不住的。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反猶急先鋒了,必須要讓邪惡的猶太資本家,受到正義的懲罰!”

……

反猶浪潮繼續高漲,已經不能引起弗朗茨的重視了,現在他正忙著盤點收獲,順便分配這筆意外之財的去處。

經濟大臣萊因哈特·哈爾德根遞上了一份文件:“陛下,這是老牌工業城市的改造計劃。

經濟部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重新擇址建設新城;第二種觀點是就地改造,學習英國人興建地鐵,改善城市交通。

這種兩種方案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建設新城的優點是:重新規劃設計後,城市的人口、交通容量會大大增加,未來很長時間內都不需要再操心;

缺點是:需要投入的資金太多,施工周期較長。

相比之下,直接在老城的基礎進行改造,短期內見效更快,投入的資金也少得多。

不過,老城很多街道規劃都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改造也只是解燃眉之急,未來還是需要重建。”

城市占地問題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奧地利別的不多,就是土地多,在城市規劃中這也是一個優勢。

略加思索過後,弗朗茨就做出了決定:“我們要做的事情太多,不可能全部投入到城市建設中,先對老城區改建,未來再考慮建造新城的問題。”

資金問題只是一個方面,更關鍵的是這年頭機械設備不多,建築施工的主力是人工,大都靠肩挑背扛,施工進度自然快不起來。

不同於近東開發計劃,那邊的人口有限,城市建設有一張規劃圖就可以了,後面的部分,可以等人口增長後再考慮。

現在需要重建的都是大工業城市,動則都是百八十萬人口,建新城的施工量非常大,沒有十幾二十年時間,根本就搞不定。

這麽長的時間,黃花菜都涼了。國際形勢千變萬化,要是奧地利一頭紮進基建中,遇到突發情況就麻煩了。

至於未來重建的問題,那是必然的結果。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即便是建造了新城,數十年後同樣會面臨類似的問題。

社會生產力決定了城市建設不可能一步到位,更新換代是社會發展規律。

“是,陛下!”

萊因哈特·哈爾德根沒有繼續爭取,建新城固然重要,但是比那重要的項目,奧地利還有很多。

比如說:交通。

隨著汽車的數量不斷增加,原來的道路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的需求,對道路進行升級改造已經成為了未來發展的趨勢。

窮鄉僻壤,幾乎沒有什麽車輛,暫時可以忽略掉。但是對大城市周邊的道路改造,卻已經是迫在眉睫。

以維也納為例,城市中的家用小汽車都超過了八千輛,卡車、拖拉機數量更是破萬。

市區還好,當年城市改建的時候道路都留得比較寬,暫時不用擔心堵車,可是周邊的主幹道就不行了。

馬車跑的路和汽車跑的路,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能夠容納四輛馬車並行,最多也就容納兩輛卡車並行。中途要是發生點兒意外,說堵車就立即堵車。

現在車輛不算太多,道路堵塞還可以忍受,大不了就是十幾分鐘的問題。

關鍵是適合馬車跑的土路,不適合汽車發揮。尤其是下雨天,泥濘路更是汽車的大敵。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早在兩年前,維也納市政府就在開始興建水泥公路。

想要跟風的城市很多,可惜不是每個城市都這麽有錢,只能向中央政府求助。

伸手要錢的太多,中央政府也拿不出來,計劃就暫時擱置了下來。

沒有辦法,改善交通肯定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但投資修路卻是賠錢買賣,就算是開放收費也杯水車薪。

經濟部已經做過了評估,按照目前奧地利國內的車輛規模,就算是按照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長,二十年內都難以靠過路費做到收支平衡。

要知道這還僅僅只是運行維護上的收支平衡,而不是回本盈利。

這還是理論上的,現實中一條公路,能夠使用二十年的都少之又少。

除了個別公路能夠在報廢之前,收回建設成本,絕大部分路段都是道路已經報廢,項目還在虧損中。

要是能夠盈利,資本家們也不會無動於衷,早就往裏面砸錢了。

說白了,還是時間太早了。要是時間往後推移二三十年,願意投資的資本家,絕對不在少數。

現在麽,就算是修建維也納到布拉格這樣的繁華路段,最終的結果也是血本無歸。

原因非常簡單,奧地利的鐵路工業太過發達,鐵路運輸成本比公路運輸低,很多地區還要面臨運行成本更低的水運競爭,長途貨運根本就不走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