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S《邊疆知青2》 義結金蘭(第4/5頁)

想到他偏愛的那首內蒙民歌,樓嵐覺得自己可能知道他的包裹是往哪裏寄的了。

約莫是喜歡樓嵐唱的那首歌,也有可能是到了晚上風沙沒那麽大,接下來王大爺談興很濃,拉著樓嵐天南海北地說話。

有問樓嵐京城裏主/席同志身體怎麽樣,又說紅星坡隸屬哪個哪個畜牧站管,剛去的知青又能領到多少補貼等等。

有用的,沒用的,都說了不少。

樓嵐也怕留這老爺子一個人駕車,別把大家都給拉到山溝溝裏。

雖然戈壁上看起來一片平坦,可也時不時有縱橫交錯的溝壑,不知道是哪個年頭爆發了沙漠洪水沖刷出來的。

也有可能是無數年前曾有過一條清澈見底的清河蜿蜒著流淌在這片荒漠中。

王大爺說了能讓他們晚上睡到塌,也確實沒撒謊。

畢竟下半夜淩晨三四點鐘時抵達林牧站接待所,睡意朦朧地被一位同樣打著哈欠沒精打采的幹事領到招待所裏,推開門往床上一躺,也算是睡到床上了。

事後鐘援朝他們三個總也想不起來自己是怎麽抵達招待所的,就感覺一覺醒來,就在這裏躺著了。

只有樓嵐跟王大爺全程是清醒著的。

越往人煙稀少的偏遠地方走,知青們能感受到的熱情越發淡薄。

這無疑是讓鐘援朝他們這樣真心認為自己支邊是在為祖國建設做奉獻,是在鍛煉自己,讓自己成長,以便成為更合格的社會主義戰士的新知青感到仿徨不安的。

然而這裏的人沒誰願意照顧他們的這份不值一提的不安,因為他們有更多的更重要的事要忙,也看多了與他們一樣的知青從懵懂到麻木。

在這些人眼裏,樓嵐他們四個從京城和上滬這兩個大城市來的知青嫩娃子,與其他時候接待的知青沒什麽兩樣。

走了流程後,樓嵐四人得到了屬於他們第一年支邊知青都能領到的補貼:一年份的1公斤大米,2.5公斤面粉,以及其他混合著苞米、小米、高粱的雜糧一小布袋。

另外還有幾兩油,以及作為生活費的三塊六毛八。

這點補貼肯定是不能讓他們吃飽飯的。

好在他們四個知青出來,多多少少都帶著點家裏準備的錢票,也不指望這點補貼填飽肚皮。

除此之外,四個人胸前還多了一塊大紅布帖——支邊戰士胸章。

紅艷艷的,十分顯眼,樓嵐感覺有點不自在,鐘援朝周紅菊他們三個卻很振奮,個頂個地擡頭挺胸,恨不得走出整齊劃一的正步,展示自己作為支邊戰士的風采。

樓嵐:就很尬。

好在樓嵐是個老演員了,尬穿地心也能做到面色如常。

有了一宿的聊天交情,王大爺對樓嵐好感倍增,主動表示願意趕車送這四個知青娃子去紅星坡知青點。

——原本他們是要步行幾個小時過去的。

不用走路,當然好。

周紅菊拉著其他三個小夥伴碰頭商量了一下,決定好待會兒要送給王大爺的“謝禮”。

他們四個人裏,年紀最大的是鐘援朝,因為上學晚,高中畢業他已經快二十歲了,據說今年夏天就能滿二十。

之後是樓嵐,今年冬天滿十九。

兩個女知青年紀最小,周紅菊十八,圓圓的臉盤子上長著不少雀斑,熟悉了以後就發現她是個挺會來事兒,考慮事情周全,心思也比較細致的姑娘。

湯蘭芳則是連十八都沒滿,紮著兩條麻花辮,長得眉清目秀的,就是看人的時候不太敢直視人的眼睛,瞧著就有些膽怯沒主見。

也不知道這樣一個小姑娘,是怎麽想起要來支邊的。

後來才知道,湯蘭芳是被頭上的姐姐冒用名字報的名,支邊批準書下來了她才知道。

這個年代,這種事也並不少見,大家知道後安慰了兩句,也就沒再多做評價。

好歹也是一起同甘共苦(雖說樓嵐也沒想起來同甘的甘在哪裏)過,未來不出意外的話,也會在一起相處好些年。

在接下來的路上,四個人熟悉起來,然後樓嵐被鐘援朝這個乍看有些內斂文氣,熟悉以後才知道是個憨憨的家夥拉著當了個“樓二哥”。

大哥自然就是年紀最大的鐘援朝,然後是周三妹周紅菊,湯蘭芳是湯四妹。

王大爺看他們四個說說笑笑,還像是來了個“義結金蘭”,樂得笑開了花,然後提議唱個革命同志齊心戰鬥的歌鼓舞鼓舞士氣。

鐘援朝三人興致勃勃欣然同意,想了半晌,敲定要一起唱三年前一位知青創作的《知青之歌》。

“告別了媽媽,再見吧家鄉,金色的學生時代,已伴隨著青春史冊,一去不復返。啊,未來的道路多麽艱難,曲折又漫長......”

鐘援朝心情澎湃地朗誦著一段歌詞,搭著樓嵐的肩膀一臉向往地看向遠方:“樓嵐同志,你看,多麽符合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