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正位東宮(第2/2頁)

但是如果國家確實要發展北方,早晚還是會有持平和超過的一天。

眼下,江南的官商自然沒有人願意看到那一天。

他們要大力發展,要拿出一份成績,還要拿出一份支持大皇子的決心。

用這份成績來保朱文奎做太子,而後等著將來前者投桃報李的那一天。

只要朱文奎能坐上奉天殿裏那張金椅,首都重新遷回南京就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情。

只因為這一波,朱文奎在江南的行為收獲了大家夥所有的好感以及信賴。

大皇子,是站在他們這一邊,是保護他們利益的。

如果按照歷史長河其特有的規則來言,官、商就是一個國家的中流砥柱,是一個國家的主幹力量。

而往往得到這一波國家主流階級認可的人,幾乎做皇帝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也恰恰是楊士奇一眼看透,認定朱文奎會做儲君的原因所在。

誰打擊工會、農會,誰就可以收割這一波官商的忠誠。

如果朱允炆不打算安排朱文奎做儲君,完全沒必要派後者來江南搞所謂的調研工作。

深諳政治甚深的楊士奇還是選擇了下注朱文奎,不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他的兒子楊稷。

他的投注是得到豐厚回報的。

朱文奎從江南回轉北京之後,一紙明詔就發到了天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之長子文奎,為皇後所出,宗室首嗣,天資粹美,品格貴重,茲恪遵初詔,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

正位東宮,明詔天下!

而後,楊士奇的兒子楊稷,就調任南京出任南京知府!

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作為嫡長子的朱文奎,就這麽像是踩著棉花般,暈暈乎乎的進了文華殿,坐在了內閣的上首,俯瞰百官朝堂。

這一天,是皇明四十五年七月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