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社保制度的誕生(下)(第2/2頁)

“以上便是鄙人之拙見,提請陛下與大會審議。”

嚴震直轉身面向朱允炆一躬到底,而後邁步下台。

身背後,朱允炆起身帶頭鼓起了掌,整個會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邁步走下台階,朱允炆站到了講桌之後,伸手,全場恢復寂靜。

“朕很欣慰,因為這政策是嚴卿自己提出來的,沒有朕任何的意思在其中,這說明,這個國家的未來與全國人民的民生,已經不再只是朕一個人在操心。”

為什麽古代百姓的生活質量進步的如此慢,只是官僚階級不為民操心嗎?

太偏見了。

古代的官是想要操心而沒有精力啊。

依托皇權的官僚階級,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先想著如何陪好皇帝,因為伴君如伴虎。

朝堂之上的政治詭譎、黨派紛爭、攻訐暗算數之不盡,所以他們的精力多半都忙於這些事情上,甚至皇帝可能就隨口說一句。

“今天天氣真好。”

這群官員都能回府想個通宵大夜。

你要讓他們寫出聽後感,估計都能寫幾萬字出來。

人皇帝確確實實就是誇天氣好,他們都能為此掀一波黨爭。

“我們認為皇帝說這話是這麽個意思。”

“不對,皇帝說這句明明是那個意思。”

“你們這是什麽意思?”

“我們沒別的意思,就是這麽個意思。”

真沒意思!

當政治資源都用在這種扯皮的時候,還有哪個官員的精力能搞好民生發展呢。

而往往踏實搞民生的,都不被同僚所喜,引之為異類,且自身極難升遷。

這便是殘酷的官場現實。

如今的大明政壇隨著進入許氏內閣時期,這種事不能說不存在,只能說已是極少,加上朱允炆的主動降低自身於政治領域的存在感,不參與朝會、不拋頭露面,也是極大省下了天下官員揣測聖心的功夫。

踏踏實實工作,勤勤懇懇為民。

這樣的國家發展速度,又怎麽可能不快呢。

朱允炆面向嚴震直,語氣誠懇地說道:“卿之建議大善,朕代天下百姓,謝謝嚴卿。”

台下嚴震直忙起身。

“臣做官為民自分內之事,不敢當陛下謝,更不敢當天下百姓謝,臣惶恐。”

皇帝的一句感謝亦是定調子之語。

那便是曉諭大會,嚴震直的建議,審閱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