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裁軍(上)(第2/2頁)

“內閣跟朕說,既然仗打完了,倒是無妨適度削減一下明聯的整體軍費開支,畢竟一個明聯,養了將近四百萬的軍隊,這個數量屬實是有些太巨大了。

而我大明一國便有正規軍趨一百二十萬,加上各附屬國從軍,如此龐大的軍隊數量實在是有些冗重,畢竟在打下去,路途遙遠,自安西往阿拉伯,僅路程都耗時半年,往來一場仗打個三五年都是正常。

那幹脆就把錢省下來,搞搞科研,發展下建設順便呢整改一下軍務,將正規軍和地方軍全面分離,明確指揮。”

朱允炆說的簡單,但馬大軍的臉上已經掛上了汗珠。

內閣的這封奏疏,可不僅僅是裁軍這麽簡單。

削減明聯整體軍隊的數量算不得什麽大事,而且裁軍也確實可行。

戰爭早就變代了。

養著幾百萬傳統冷兵器軍隊有什麽用,先不說戰場上能不能擺下,就算擺下了,拉出來跟京營正面打一仗,能打贏?

肉體凡胎終究不是火炮的對手。

更何況京營全面裝備了新式的燧發槍。

每年省個幾千億軍費,轉移到大明國內進行建設和科研發展,保障大明在明聯體系內超前的科技身位和鞏固核心地位,重要性自然強於維持明聯的軍隊數量。

真正讓馬大軍憂心的,是內閣最後的提請。

什麽叫做明晰正規軍和地方軍的指揮系統?

簡單來說,就是正規軍歸屬中央,地方軍接受中央和地方雙重領導。

省府一級遇到大型的群體事件,需調動不超過三千人數量的省級軍隊時,經省一級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聯署簽名後,可以調動,並報手續至京。

需調動超過三千人時,由省一級布政使司全員聯署簽名先將手續呈京。

一個省出多大、多惡劣的群體事件才用的著調動超過三千人軍隊?

那必然是極嚴重的。

那這個手續將直接送達內閣,呈報到朱允炆這裏。

最後還是要皇帝批復。

指揮系統確實明確了。

但是在這次改制之後,五軍府呢?

總參謀府領導正規軍,五軍府領導地方軍,這是幾十年來大明軍方一貫的形態。

而現在內閣玩這一手,直接把五軍府給省過去了。

內閣要奪五軍府的權!

先奪權而後裁汰。

而五軍府都是些什麽人?

武勛、開國之後、含著金鑰匙落生的公侯爵貴。

內閣這已經不是動人蛋糕了,而是幹脆把人吃飯的鍋都給砸的稀碎。

“你覺得可行嗎?”

朱允炆笑眯眯的看著馬大軍,後者的額頭呼呼的往外冒汗。

這一刻,馬大軍真切的感受到了在外和在中央的天壤之別。

‘軍人不得幹涉政治,但高級軍官必須懂政治’、‘永遠要明確一點,政治領導槍炮,絕不能槍炮領導政治’

內閣這份奏疏朱允炆還沒有批,眼下卻直接拿給馬大軍看,問馬大軍的意思。

只要馬大軍點頭,那他就把五軍府所有勛貴全部推進了深淵。

將來等馬大軍卸任了總參謀長,他也一樣不會是什麽武勛。

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退役的高級軍官。

幹幹凈凈的那種。

什麽貴國公、什麽特進光祿大夫。

全部不值錢。

現在馬大軍算是明白為什麽剛才朱允炆要先問他對下一步軍務有什麽安排了。

如果剛才自己的回答換一句,真個自說自話表達想法,那內閣這封奏疏皇帝就不會拿給自己看了。

因為,一個總參謀長還不懂什麽叫服從,那往嚴重了說,就是有擁軍自重的想法。

“臣、臣覺得內閣呈請,確有道理。”

肩頭一垮,馬大軍只覺滿背冷汗。

“你是軍方之首,你要覺得合適,那朕就放心了。”

朱允炆呵呵一笑,將奏疏拿給雙喜:“加印復還內閣吧,就說貴國公這也沒有意見,可以推行。”

說罷,端茶。

馬大軍明悟起身:“臣這些日子家事纏身,弄得心煩意亂,特請陛下恩,想休些假在家。”

“準。”朱允炆站起,語帶深意:“打了那麽多年仗,好好在家歇些日子,朕就不留你了。”

連朕這個皇帝都不打擾你,你在家就別見客了。

“是,臣告退。”

直至馬大軍離開武英殿,直到消失無蹤,朱允炆才開口。

“召許不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