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政見(二)(第2/3頁)

這是人家許不忌應得的。

但加了一太子太師的頭銜算什麽個意思?

太子擱哪呢?

許多人這心裏可就升起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愁緒。

“你們說,會不會陛下打算立儲了?”

考慮到皇帝今年四十一歲,這個歲數對於皇帝這一職業來說屬實算是一個危險期,畢竟超過了平均壽命,誰也說準哪天就突發疾病一命嗚呼。

膝下皇子,大皇子、二皇子歲數都不小了,要說先扶正東宮的位置,倒也說的過去。

早日立儲,穩固國本,也說的上一句合乎正道。

“如今東宮未立,陛下便加封閣老為太子太師,可見在陛下心中,閣老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今朝可謂是無人能出其右。”

下了值,十幾名平素裏與許不忌關系親近的大臣便紛紛抵達許不忌府邸,殷勤的送上吹捧。

遍數歷朝,太子太師銜一般多是死後追封,活著的太子太師,哪一個不都被先皇帝委以托孤重任,那是趕等新帝登基,直接持輔國重器的。

但許不忌的臉上卻毫無狂喜之色。

這就好比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對於一個饑腸轆轆的人來說,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可以幫助他果腹活命,但對於一個滿腹肥腸的富賈大員來說,這個餡餅只會砸的他腦袋疼,而後直接被扔進垃圾堆裏。

根本懶得去吃這索然無味的餡餅。

當年那個在常熟不第的許不忌就是一個饑腸轆轆的餓漢,而今天的他,卻比滿腹肥腸的富賈更要尊貴。

位居首輔,獨擅政權。

有沒有這個太子太師的頭銜還重要嗎?

這就是一個食之無味的破餡餅,偏生就是從天而降,砸的他許不忌現在直呼頭疼。

心中的不解和煩悶許不忌並沒有表露出來,而是淡然一笑,淡然的擺手謙遜:“君父厚愛,許某慚愧的緊,諸位還是及早回府吧。”

聊不得幾句,東家就下了逐客令,大家夥也不好久待,紛紛起身告辭。

許不忌起身送走眾人,一轉頭這眉關就鎖了起來。

這些個來道賀的人不見得真是來祝賀他許不忌的,試探的目的只會更多。

至於想要試探什麽,許不忌心裏跟明鏡一般。

肯定是想要從自己這位新任的活著的太子太師口裏打聽一下,皇帝是不是真的打算立儲了,如果是的話,立哪一位皇子?

這可直接關切到大家夥站隊,影響群臣百官政治生命的頭等大事。

所以許不忌壓根懶得跟這群人多聊,直接送客。

“我怎麽知道誰做太子。”

許不忌自己還一頭霧水呢。

悶在書房裏想了一個多時辰,許不忌都弄不明白皇帝心裏到底在想什麽,最後苦笑的搖頭。

“這事的反響,怕是又不小,日後的日子又沒得安生咯。”

正如許不忌所預想的那般,整個南京朝堂早都轟動了。

而所有人在震驚之余,無不將目光看向了禮部尚書朱文奎。

更是有不少人開始有事沒事的往朱文奎身邊湊,希望能獲知捕捉一些蛛絲馬跡出來。

誰讓眼下朱文奎最大的競爭對手,二皇子朱文圻還遠在泉州做知府呢。

在京的皇子中,只有朱文奎被立儲的優勢最大也最明顯,加上早幾年便被安排進禮部,負責大明與明聯各國之間的協調工作,經常性會見各國的王公大臣,幾乎儼然成為了大明的官方發言人和皇室代表。

這怎麽看都像是板上釘釘。

只有朱文奎自己也是心中大惑不解。

自己可從來沒有從朱允炆那裏得到過一丁點的風聲啊。

別說皇帝了,就連自己的母後那,若是知道一點緣由的話,也不可能不跟自己說。

最重要的一點,自己可才在許不忌的問題上,沒跟父皇達成政治默契啊。

“安心工作,不要瞎想。”

百思不得其解的朱文奎只能這麽安慰自己,只是平素裏比以往更加低調許多。

跟暗流湧動的南京朝堂相比,地方的反應可就大了許多。

隨著邸報、求是報的登刊,朱允炆加封許不忌為太子太師的消息很快傳遍整個天下,各省地區無不震動。

這種震動倒不是說各省開始旗幟鮮明的給朱允炆寫信,試探或者直接膽大到說及各自支持,所謂的震動,不過就是看熱鬧罷了。

立不立儲,立誰為儲,跟他們這些地方官有什麽關系。

平日裏該幹什麽工作還得幹,大家都很忙,哪有心情和時間來操皇帝的心。

安心看戲的同時又多了茶余飯後的談資。

跟天底下抱著看熱鬧姿態的官員不同,朱文圻此刻只覺得自己屁股都快燒著了。

在得知的第一時間就給朱允炆寫了信。

“伏呈父皇台啟,兒臣文圻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