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明聯大典(二)(第2/3頁)

“新式蒸汽機,可惜不能用。”

朱允炆苦笑著說道,倒是讓鄭和一頭霧水。

而朱允炆接下來的話,卻讓鄭和大吃了一驚。

“這就是個模型,一種幻想或者說概念的具象,就為了這個模型,兩千多人用了兩年多,花了國庫小一千萬,哦,用現在的結算單位就是十個億,就造出這個不能用的東西來。”

將手搭在這圓肚子上,朱允炆嘆了口氣:“在科學院的想法中,這個是用來燒煤炭的鍋爐容器,這些其他的物件分別是煙囪、氣缸、動輪、搖杆、連杆還有這個大的齒輪叫飛輪。

計劃中,鍋爐的兩個空間分別是水和煤炭,水被煤炭加熱後產生蒸汽,蒸汽推動氣缸進行活塞運動,而後活塞杆帶動滑杆轉動十字頭處的搖杆。

繼而是帶動大飛輪,大飛輪外部鏈接的這些個小齒輪就會因為齒輪傳動裝置的原理同時運轉,繼而將這個東西推動起來。”

看著一頭霧水的鄭和,朱允炆咧嘴一笑:“就是不需要馬來拉動卻可以自己跑起來的馬車。”

不靠馬匹的拉動,自己跑的車?

鄭和感覺皇帝是不是發燒了,這種胡話都能說出來。

難怪皇帝剛才說可惜不能用。

這要能用才是扯呢。

至於為什麽不能用,還是莫成給出了答復。

“鍋爐太小,氣缸的密封性也太差,燃燒室的抽風效率太低,氣壓太強,易導致鍋爐水燒幹,而一旦爐水燒幹,整個這個所謂的蒸汽機車就會全部燒著。”

蒸汽機車的概念誕生隨著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便出現了,就跟今天朱允炆眼前看到的這個物件是相仿的。

有,但是技術上的難題還很多。

喬治·史蒂芬森在瓦特蒸汽機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攻克,使得僅存在於概念中的蒸汽機車最終面世。

跟他同時期一道攻克這一技術難題的,還有理查德·特裏維希克。

不過值得說明的一點,便是無論是最早的瓦特改良蒸汽機,還是喬治、理查德,他們都是從最基層的技工開始,一點點積累經驗和摸索,然後靠著自己的經驗和近乎一己之力發明的這些創造。

尤其是喬治和理查德,他們制造發明蒸汽機車的道路上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幫助,甚至還被瓦特不停的打壓和起訴。

因為兩人改良的蒸汽機嚴重損害了瓦特的利益。

大明需要積累經驗嗎?當然需要。

不過唯一的區別就是,大明有的是錢和人。

瓦特他們一年才能接觸到幾台蒸汽機,在科學院,隨便一個技工拿出來,一天都可以搗鼓壞好幾台。

“不把這東西折騰壞,怎麽找出毛病和造出更好的?”

這就是朱允炆對科學院改進蒸汽機最粗暴簡單的支持方式。

“這台之前的第一台,前後用時四個月才造出來,花了將近六千五百萬,最後卻成了一堆廢鐵。”莫成嘆了口氣:“而在那之後又燒毀了三台,這台是唯一一個,我還沒舍得繼續毀。”

“這東西真能自己跑?”聽到這個地步,鄭和已經開始有些自我懷疑了,聽皇帝和這位莫大科學家的意思,總感覺跟有希望一般。

“按照模擬的數據來說,確實是可以的。”

莫成蹙緊了眉頭:“氣缸的直徑、活塞運動的距離、飛輪和齒輪傳動裝置的鏈接、鍋爐的加熱面、包括鍋爐蓄水的容量,都是緊密契合的,但就是莫名其妙的動不了。”

“你都搞不懂,那我們更不成了。”

雖然錢是打了水漂,時間也只換來一堆破銅爛鐵,但朱允炆還是很開懷的笑著鼓勵了莫成。

“問題你自己來解決,朕只負責偶爾來看看,缺什麽就給補什麽,你也別有什麽壓力,解決不了就緩緩。”

說著容易別有壓力,莫成哪能真就沒一點壓力。

技工學校給開了,為了迅速培養一批有技術經驗的技工,寄希望於量變引發質變,科學院光在蒸汽這一個獨立的工程就招募了大幾千人,工錢、消耗、吃喝,國庫一年往科學院扔的錢簡直難以計數。

海量的財富堆積,好幾年的時光消耗,卻連最基礎的動一下都做不到。

這當然讓莫成心裏很不是滋味。

連動都動不了,還怎麽保證讓皇帝可以舒舒服服的坐著這種自動力機車逛皇宮,更別說出行了。

“知道朕為什麽帶你來看這東西嗎?”

離開科學院之前,朱允炆問道鄭和,後者自然是搖頭不懂。

“因為朕希望有一天,這東西能裝到船上去。”

走出科學院的大門,陽光正好,恰逢冬月最是舒適。

朱允炆仰首,閉目陶醉。

“那樣的話,朕從長江口登船,不需半月就可以領略到恒河的風景了,這天地再如何廣袤無邊,終究只是朕的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