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登陸日本(六)(第2/3頁)

等到翌日一早,例行偵查的斥候發現後,留在薛恪面前的,只剩下一個空無一人的日軍陣地了。

“跑的倒是挺快。”

戰靴如願以償的踏足到甲府的防線上,薛恪掃視四周,朗聲大笑起來:“一群東瀛倭寇,還敢妄圖螳臂當車的攔我煊赫王師,蚍蜉撼樹,委實可笑。”

跟薛恪的開心不同,參謀官還是盡到了職責,憂心忡忡的潑了一盆涼水。

“上萬人的撤退沒有任何動靜,說明這支軍隊的士氣和意志並沒有被完全炸散,他們是撤回京都不是逃回京都。”

是撤不是逃,這就意味著薛恪的戰略目標並沒有能夠實現。

“倒是本帥小瞧了這群矮子。”

任何一個民族到了即將亡國滅種的時候,能夠迸發出來的意志力和堅韌屬性都是極其強大的,尤其是,持續上千年的菊花王朝在凝聚民心士氣這一點上,遠比中國更有效果。

中國是流水的王朝更易,所以中國的王朝符號遠沒有文明符號的印記更深,老百姓對皇室的推崇只有當執政皇室的政策更利民的時候才會去擁戴。

一旦出了暴政,老百姓就會揭竿而起的推翻這一家一姓的天下。

中國是在大框架的文明下不停的湧現國家政權,而日本他只是一個國家。他的文明是不健全的照貓畫虎,起源於師法中國,從文字到文化,繼而發展成文明,包括日本第一本幻想民族起源的歷史、神話傳說的《古事記》就是全部用漢字編著,日本文化經歷的宣佛、祭神最初也都是從中國過去的。

如果以文明的傳承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來說,日本文明本身就是中華文明的孩子和旁支延續,當然,只不過這個孩子,是只喂不熟的白眼狼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這種文明的時間遠沒有成建制體系國家存在的長遠,所以日本的文明更易要比中國容易許多。

同一時間接觸西方文明,日本可以搞出明治維新,中國卻不行,因為我們擁有著極其久遠,一脈傳承下來的炎黃文明,我們不可能為了急功近利的建設一個所謂的師夷長技的國家就推翻我們所有已經習慣的文明生存方式。

無論誰想要做到這一點,都勢必會成為所有炎黃後裔的敵人,這是毋庸置疑的。

中國和日本不同的地方,各有優弊所在。

沒能夠摧垮甲府防線日軍的所有戰鬥意志,薛恪固然是有些失望,但也僅僅一瞬之事罷了。

“本帥,已經依稀可以看到,他們所謂的平安京了。”

極目遠眺,薛恪享受的深吸一口氣。

即使這空氣裏彌漫著渾濁的硝煙和血腥。

“薛帥,陣地上,還有幾千名傷殘來不及逃離的日軍遺兵,怎麽處理?”

參謀官又想起這事來,小聲問道。

“傷殘的有什麽價值?”

薛恪沒有開眼,淡漠道:“讓那些從軍處理掉吧。”

大軍自從踏足日本開始,無論是殺俘還是縱禍地方的屠戮,大軍中那五萬明軍都沒有參與。

人性的暴戾和獸性就是一只猛獸,殺戮、奸淫、搶奪就好比是喂食這頭猛獸的血肉精華,會讓這邪惡的猛獸迅速成長。

最後完全填滿人心,這五萬明軍兒郎就回不去本土中原了。

在西南,馬大軍就是因為殺得太狠、太毒、太絕,整個西南陣營裏的近十萬明軍兒郎,現在只能駐紮在遙遠的伊斯綠堡。

這些人幾乎全部參與過最少一到兩次的屠城。

原本歷時多年練成的王者之師早就變成了馬穆魯克那般毫無人性的殺戮機器。

這支軍隊的眼裏,除了朱允炆,誰都不值一提。

比二戰時期那支黨衛軍還要瘋狂。

因為他們早就在心底深處完成了自我催眠,認知中,這些讓他們欲望得到滿足的成就,都是在朱允炆這個皇帝領導下實現的。

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等這支軍隊在伊斯綠堡實現完所有的價值後,大明絕不會養出第二支這樣的軍隊。

朱允炆也絕不會允許再如馬大軍這般的鷹隼悍將用這種方式來練強軍。

倒不是說這群兵會在失去理性後反攻大明本土,而是這些兵一旦退役回國,這種戾性會使他們成為禍亂地方穩定和百姓安全的危險因子。

不是每一個兵都可以成為大富翁,因為他們從軍時期的放縱,他們退役之後的生活甚至很可能會因為格格不入而很快窮困潦倒。

誠然他們每一個是保家衛國的英雄,但國家總不能全部當祖宗供著,要花多少錢就給多少錢。

沒有錢,生活中當遇到一些難以抉擇的親情方面的困難壓力時,這些曾經在異域犯過屠殺、搶掠的狼兵,很可能會被戾性影響基本的理智與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