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深圳、上海(第2/2頁)

廣東方面,將廣州府的肇慶縣拆出和新安縣合並,設深圳府,包括永福(澳門)和南灣(香港)兩個荒島都一並包下,疏通海渠、開發港口。”

內閣幾人盯著這地圖上新畫的圓圈看了半天,還是楊士奇先笑了起來:“如此一來,廣東將來的經濟地位可是要起來了,畢竟從地緣上,廣東距離印度、南華更近,加上這一片的拓海更方便,將來與阿拉伯的海貿,廣東也能吃上頭一口。”

在新劃定的兩個新府中,毫無疑問,位於廣東的深圳絕對是優於上海的,因為上海毗鄰的有什麽?

朝鮮已經不存,日本亡國也注定是旦夕之間,誰都不信東瀛能扛得住大明海軍那毀天滅地的超強火力。

“那都是幾十年後的事了,現在操心的話太早。”

對上海府的發展,朱允炆倒是不甚為意,畢竟這時間的建設生產力放在這,建設、遷民和通商,想要讓深圳和上海達到泉州的體量,沒有幾十年根本不現實。

這兩個新府成立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分潤泉州的經濟紅利罷了。

“抓緊落實吧,通知工部,讓他們盡快拿出一個合並建設的方案來。”

朱允炆又交代了一句,而一提到工部,朱高熾一拍腦門,想起了一件事來。

“陛下,工部前幾日提了個想法,打算,把南京城給拆了。”

把南京城給拆了?

朱允炆和楊士奇幾人都怔住了。

“工部腦子讓驢踢了?”

楊士奇頓時失笑:“好端端的,拆南京城幹什麽,拆了之後,咱們到哪辦公去。”

眼看楊士奇是誤解了自己的意思,朱高熾也是苦笑,連連告罪:“我表達有誤,工部的意思是把南京的城墻給拆了。”

始建於龍鳳年,竣工於洪武十一年,前後歷時十幾年的南京城墻,已經不再是拱衛大明中央的守護者,而是限制南京發展的攔路虎。

“有城墻,就沒有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這個提議是王雨森向工部提出來的,王雨森覺得,以我大明之今日,南京有沒有城墻,都不重要。”

南京有沒有城墻,都不重要!

能有資格做大明敵人的,除了大明自己內部的作亂。

“半機械擊發式火繩槍在去年開始大規模生產裝備現役,科學院火器司正在研制更新的,純機械式火槍,改良火藥也在高速發展,威力日新月異,城墻的庇護力在下降。”

這裏提到的純機械式火槍就是燧發槍,而所謂的改良火藥,就是炸藥。

在這一塊的研發,大明的速度顯然要遠超原時空的西方。

西方用三十年實現了火繩槍到燧發槍,而大明的體量和資源支持,十年就足夠了。

至於改良火藥,眼下雖有眉目進展,但應用到大炮實戰領域還遠遠不足,連實驗階段都還沒到呢。

但這種看得見的進步,無不在提醒內閣和總參謀府。

中國幾千年以來,賴以庇護自身安全的青石條木組成的城墻,已經失去了其核心作用,到了該退出歷史舞台的時間。

“拆就拆了吧。”

跟內閣的遲疑比起來,朱允炆倒是瀟灑的很:“什麽時候,朕的健兒要是靠著火器重炮,都能在南京之外的軍事領域上被敵人打得節節敗退,讓敵人拿著刀槍劍戟這種傳統兵器都能殺到南京城下,那就說明大明已經爛到了骨子裏,合該亡國。”

雖然說清朝中後期,廣西的地方標軍曾經創下過靠著鳥銃、砍刀打敗過法國軍的輝煌戰績,但那又能代表什麽。

清軍有實力打到巴黎、打到倫敦嗎?

一樣的道理,假定帖木兒的軍隊能在撒馬爾罕阻擊馬大軍取得一兩次局部勝利,這並不足以代表那群駱駝兵就能夠長驅萬裏殺到南京來。

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明沿途的大明官兵、地方百姓已經失去了對南京朝廷的信任,不抵抗甚至倒戈幫助帖木兒。

到那個時候,怎麽都是亡國。

而一旦改良的蒸汽機裝船,那大明對中東、西方的軍事科技優勢,就好比十九世紀時期的鴉片戰爭。

咋的,帖木兒還想靠著幾把大馬士革鋼刀,十幾裏外,一刀劈碎無畏級戰艦?

“這王雨森就剩個膽大了。”

朱允炆哈哈一笑,看向許不忌:“怪不得你倆當年能在常熟混到一起。”

殿中,君臣幾人都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