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蕓蕓眾生(七)(第2/3頁)

胡三先是開了一家典當行,同時承擔部分民間放貸的業務,但主要還是吸納存款,許以高利。

自掏腰包取得一部分百姓信任後,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將儲蓄存入胡三的典當行內。

這錢越來越多,胡三需要支付的利息自然也就越多,深知自己早晚會崩的胡三也顧不上媳婦孩子,便將所有錢存入銀行,帶著一張銀行的五萬價券逃出了陜西。

而胡三的下一站,則是山西。

這一年,是未改制前的建文十一年。

也是這一年,在山西出現了一位神通廣大的衛老板。

衛老板不是商人,是一名掮客,自稱與布政使司的官員頗有交情,甚至是南京都能搭上話,可以幫助山西一眾煤老板們辦很多的大事。

這種說辭在未經驗證之前,自然是沒人願意信的,但總會有第一個嘗試接觸胡三的商人。

一個小商人希望能夠將一處臨近的煤井買下,但是縣裏的手續卡著不給批,就找到了胡三打點,並送上了三千兩。

胡三哪有這個本事來幫商人走手續,但胡三腦子活,沒找縣裏而是直接去了府裏。

那年月剛開始二五計劃,各省各府對招商引資都很迫切,胡三雖然身上只有五萬兩,但他擺出來的譜就跟身上有百八十萬一樣,當下就成了知府衙門的貴客。

剩下的事也就簡單多了。

一個煤井罷了,又不是直接送,那就成了侵吞國有資產,履行正常手續,部分關節點開開方便之門也就通過了審批。

就這樣,為了三千兩的打點,胡三以衛老板的身份掏出了五萬兩,還許下了一個五十萬投資的空頭支票,幫助那位煤老板拿下了這處煤井。

對胡三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他的名頭打響了。

經過不停的轉介紹,胡三最終認識了山西煤業的領頭人物郭萬三。

在轟轟烈烈的煤業改制的大浪潮中,胡三從郭萬三手裏很輕松的一句話就騙走了一百萬打點費。

這一百萬對郭萬三來說不值一提,所以被騙了之後也懶得報官。

拿著一百萬的胡三,先是跑到遼東避風頭,而後南下到了杭州,再出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就成了皇商管事朱一石。

越騙越上癮的胡三,在杭州炮制了這麽一出驚天大案。

“按理說,你從郭萬三手裏騙的錢,也夠你一輩子錦衣玉食,做一個地主老財安享晚年了,怎麽這般無智,還在行騙呢?”

了解始末之後,朱允炆更是好奇了:“一百萬兩,你就是在南京,也能包一片產業,媳婦孩子接過來,在納上幾個妾,這日子不知道多瀟灑,還敢騙幾千萬,你要那麽多錢也沒地花啊。”

在大明,除了朝廷有地能花完幾千萬這筆數字,換誰有這個本事?

花不出去的錢,它就是一串看起來嚇人的數字。

而想要變現,幾千萬兩是什麽概念?

整個浙江的官庫裏加一起都沒有那麽多現銀,都熔錠之後在南京太倉裏躺著呢。

“草民這是成癮了。”

對朱允炆的好奇,胡三苦笑一聲,照實說道:“草民就是一農戶出身,以前就覺得村長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後來漸漸在行騙的過程中,草民認識了商人、官員,並且隨著越騙越大,草民發現,就連一省布政,也對草民客氣有加,草民就想繼續騙下去。”

騙錢用於享受早已不是胡三的目的,胡三更享受的是自己虛構的身份給他帶來的心裏滿足。

避難泉州也只是為了躲風頭,桃姐的出現,算是他這位英雄沒有度過的美人關罷了。

不過事態的發展還真如胡三所想的那般,一路行騙,真就讓他騙到了皇宮,見到了朱允炆這個皇帝。

大明之大,頂了天的人物也算是讓他見到了。

“若是你就這麽死了,媳婦孩子的都撒手不管,你倒是實現了你的人生價值,她們娘倆怎麽辦?”

面對這個問題,胡三罕見的哽咽語頓起來,良久才抽抽鼻子。

“草民之愧欠,只能下輩子再還了。”

“朕會派人把你的故事寫下來,傳閱到全國各地。”

朱允炆宣判了胡三的結局:“你對大明是有功勞的,因為你,朕會命銀行成立反詐騙衙門,也會讓各省更加的驚醒將來再出現類似的事情。

對於你一生行騙所用到的手段,朕以你的姓氏為冠,叫做胡氏騙局,雖然你成了反面典型,但也算是另一種方式將自己的名字刻進青史了。

國法無情,你雖然是個人才,朕也沒有寬赦你的道理,不然對那些被你騙過的,血本無歸的無辜百姓、傾家蕩產的商人不公平,朕許你全屍,去吧。”

“草民,謝吾皇隆恩!”

胡三一頭砸在金磚之上,雖血流如注卻是感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