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瘋狂進步的黎明前夕(下)(第2/3頁)

發表完自己的意見後,葛安向著台下的朱允炆鞠躬致意,隨後便昂首挺胸的走下講台,那副神氣的樣子倒是頗有現在大明官員的幾分德行了。

負責主持這次大會的是王雨森這位應天府尹,他等到葛安下台後才問道。

“還有想要發表意見的嗎。”

好在這個會場不大,只有幾百號人,要是烏泱泱坐個大幾千的正大禮堂,估計王雨森的調門還得提高幾個度。

會場內一片安靜,在葛安發表完這一大篇支持的長談闊論後,大家夥也沒有幾個願意走上舞台去發表反對意見的。

畢竟就算持反對意見,也得能說出葛安這番高水平的對質理論才行。

總不能跑台上撒潑打滾耍無賴不是。

這個時候,一直坐著的朱允炆站了起來,他一起身,所有人都下意識跟著站起來。

幾百道目光跟著朱允炆一直到其移步講台之上。

王雨森恭謹的躬身致禮,隨後快步退到一旁,讓自己躲出所有人的視線範圍內。

“既然沒人說,那就朕說兩句吧。”

朱允炆面向會場眾人,兩手做了一個下壓的手勢:“都坐下。”

皇帝站著卻讓百官落座這種事,也就朱允炆能做出來了。

等所有人躬身還禮惶恐坐下後,朱允炆才開口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五計劃目前還沒出台,內閣今天做的是前瞻報告,說實話,這份報告,朕今天也是第一次得知,所以朕跟你們一樣,被內閣打了個措手不及。”

一開口,朱允炆先拿內閣打了個趣,讓台下楊士奇等人都一陣心慌,連連告罪,也讓會場內氣氛遽然輕松下來。

“楊閣老做了前瞻匯報,許不忌附充了一下,大致講了講他們內閣打算制定的三五計劃大概路線,總的來說呢就是兩個字概括。

激進!

基礎已經夯實好了,我們大明有吃不完的糧、花不完的錢,那下一步該怎麽發展?

軍方像燕王他們,就光想著打仗,覺得國家到了這一步,不打仗該幹什麽?”

會場內又是一片笑聲。

是啊,國家繁榮富庶之後,不就是應該追求開疆辟土了。

打仗只是國家行為的一種,而且是最不重要的一種,如果朱允炆光想著打仗,從登基開始到今朝,就不會有明聯,也不會有大明了。

以傳統的步騎兵為主力,想要打到阿拉伯需要多久?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估計都得三四年,更別說遇到些許阻力了。

西北征察合台之戰,打了四年連一寸土地都沒拿下,再等滅掉帖木兒,快慢都得好幾年,這麽通算下來還得了?

而刺激國家的發展,把這幾年的時間用在發展上,那就算是想打到東非、東歐都容易了太多。

“朕不喜歡激進的國家政策,但是許卿剛才說的話也有道理,激進與穩定是要看時代背景的,各行各業都在高速發展,這個時候如果政策溫和就毫無疑問是兜頭澆下一盆冷水。

慢是慢下來了,積極性和進步性也就沒了,銳意進取和眼瞅就要騰飛的機會也失去了,利弊之間,咱們是管控者,要持之有度。

在這份前瞻報告中,楊閣老的想法是宏觀上的,比如稅賦、人口的數量以及要建多少工廠、實現多少種類物資的價格回落,實現鋼鐵產量的規模達到多少。

而許卿的想法呢,則是考慮側重點的發展,比如提及的蒸汽紡紗、技術革命、產業轉型,這就是微觀政策。

兩點相合,中央提出,地方落實,朕覺得還是有可實施性的,當然,最終呢還是要聽聽地方的意見,內閣也要做好事前的調研準備,這一點上也是每五年召開一次大會的原因。

不能貿然施政,也不能倉促行政。

朕的態度就是如此,下一個議項吧。”

朱允炆說完就徑直走下會台,講話雖然簡短,但掌聲可比之前每一次都熱烈許多,直到朱允炆落了座,還在穹頂回響不絕。

雖然皇帝的講話並沒有明確的語言表態是支持還是反對,但大家心裏都聽出了一個大概。

朱允炆是肯定了內閣的前瞻報告,並且覺得具備一定的可實施性,下面需要的不過是各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反饋,從而使得內閣在接下來制定三五計劃的時候做出相應的政策微調而已。

凡是皇帝支持的,那當然是全大明所有人都要鼎力支持的。

皇帝的意志即國家意志,為國家的發展奮鬥而付出一切即是為皇帝付出一切。

這可是新儒黨和新學生會的綱領之一。

“下一個議項。”

王雨森打開手裏的報告,看了一眼後說道:“經過調研,戶部正式向內閣提出《關於大明國內若幹物資物價根據不同地域生產水平力制定相關價格》的指導政策,下面由夏元吉閣老向與會眾位同僚做報告,並由大理寺卿高肅隨後匯報對於破壞指導物價、擡高或打壓相應物資物價的處罰標準的相關法律條文。”